【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环球网评:挖掘运河精神内核,在“何以中国”中读懂“盛世中华”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6-28 02:48:57

  牢记“国之大者”,滋养城市和人民。水脉连着文脉,大河润泽百姓。“明朝遮日长安道,惭愧江湖钓手闲”“坐贾行商宝货烦,锦绣街衢百万户”……翻开历史史册,在文人墨客的心目中,大运河既是良辰美景的化身也是千种风情的代言。当前,山东聊城,东昌湖畔建起书房,公共文化空间点亮美好生活。在北京大运河畔,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街,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运河场景和文化活动更是引得人们流连忘返。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大运河越来越成为一条致富河、幸福河。

  碧波荡漾映国运,拓展发展新空间。“货船拉着盐粮来,货船拉着金银走。九河下梢天津卫,风水都在船上头。”驻足回望,古运河形成了我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推动着沿岸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而今 随着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于今年7月正式通航,千吨级船舶可满载货物直达杭州进入钱塘江,全长26.4公里的年轻新河道,重点发展水上客运、旅游及城市生活物资运输等,为运河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不断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大运河正拓展着发展的新空间

  挖掘运河精神内核,增强文化自信。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十年来,各地多措并举,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一个鲜活、立体、丰富的文化图景越来越展现在世界面前。比如,扬州持续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世界运河古镇合作机制会议,加快构建运河文化传播、世界城市交流的合作平台,面向世界讲好运河故事、中国故事。正在进行中的“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将以互联网赋能大运河文化传播,推动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为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认同注入活力。

  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穿越古今、纵贯南北,大运河既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回顾往昔,大河扬波逐流千余年,为中华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社会繁荣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展望未来,大运河将持续书写新时代的运河故事、运河精神,擘画人河相融、和谐共生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蓝图。“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将借助多种形式讲好新时代大运河焕新蝶变的故事,让大运河成为读懂“盛世中华”的重要篇章,引导中华儿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甄宏)

  当日,在防洪纪念塔东侧的冰雪体育成果展示墙上,这里展示着近三届冬奥会冠军的图片和全国各地冰雪运动发展的简介。这也是亲子冰雪运动会首次将冰雪运动与冰雪体育研学相融合,学生和家长在研学老师的讲解下,了解全国冰雪运动的相关内容,以及“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行动的成果。

  2022年,云南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绿色铝、绿色硅全年产值预计将分别达856亿元、1073亿元,分别增长36.6%、130.9%;新能源电池产业从无到有、初具雏形,全年预计完成产值318亿元、增长406.5%。高技术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1-11月,云南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7.3%,高于全国(增长8%)29.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11.5%,比2021年(占比9.4%)提高2.1个百分点。

  目前,青海省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线;全省电力装机达4468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0%以上,始终保持全国领先;电网进入特高压时代,建成世界首条全绿电大通道,投运21台世界首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累计外送电量300亿千瓦时。

  当天下午,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召开紧急内阁会议,决定将16日定为全国哀悼日,并成立了一个五人调查委员会,调查空难事故。

  条例关注无障碍信息交流,其中提出,鼓励开发满足残疾人、老年人等需求的即时通信、远程医疗、学习教育、地图导航、金融支付、网络购物和预约服务等无障碍应用程序。并且,支持各类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主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提供课程,帮助残疾人、老年人等提高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

  消息称,乌克兰会在爆炸发生后指控俄罗斯“有意破坏乌克兰粮食储备”“引发饥荒”并用这种方式“撕毁粮食协议”。西方媒体将把此事报道成“俄军又一次恶行”,要求“国际社会采取强硬回应”。

廖婉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