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安全问题再引关注 中国留学生述亲身经历

来源: 秀目传媒
2024-06-24 21:44:06

  “近年来,海外诈骗、抢劫手法花样不断翻新。很多都具有迷惑性。”在美中国留学生陈可星日前与记者分享了其经历。陈可星在与朋友去家得宝商城购物时,碰到三名商贩向她推销“免费玫瑰”,并邀请她去附近的车里挑选更多玫瑰。在陈可星拒绝后,三人仍紧随其后,直到在停车场发现等候陈可星的朋友后才转头离去。

  “我曾在同学群和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分享类似的事情,只不过由头不同,有的是赠送免费花朵,有的是兜售便宜衣服等。一些学生在上车后被索要甚至被抢了现金。”陈可星说,虽然她不清楚这三人是否有其他目的,但出门在外多加小心为好。独自一人出行遇到此种情况时,建议直接拒绝并快速走进人群,或向超市的保安等工作人员寻求帮助,直至确定安全再离开。此外,在停车场不要和陌生人搭话,以免出现安全问题。

  除诈骗、抢劫案件之外,枪支泛滥所致悲剧仍在不断上演。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共发生650余起大规模枪击事件。这是该网站有数据记录以来,大规模枪击事件第二严重的 一年。

  涉枪安全隐患也为部分海外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留学生胡颖(化名)此前便遭遇惊险一幕:其租住的卧室被邻居用步枪打穿墙面,子弹斜向上击穿天花板。

  胡颖租住的房屋为木质结构。事发时,胡颖正在厨房做饭。回到卧室后,她发现侧面墙壁和天花板上有2个窟窿,结合做饭时听到的声响,便决定向警方报案。警察经调查发现,窟窿是邻居在移动枪支时不慎走火所致,便逮捕了邻居并没收子弹。胡颖事后寻找房源搬离旧所,并希望前房东能退回租金和押金,但遭到拒绝。

  “由于与提供法律援助的非营利组织沟通不畅,我在权衡了时间成本和个人精力后放弃了打官司,但仍心有余悸。”胡颖说,虽然有华人律师以及非营利组织提供帮助,但留学生在海外维护个人权益仍无法避免诉讼周期过长、回报率低等问题。

  就维护个人权益方面,美国执业律师宋杨表示,华侨华人和留学生在人身安全已经受到侵害的情况下,首先去报警再考虑民事诉讼。根据诉讼程序,律师需要知道被告的家庭或办公地址等信息,才能完成起诉状的递送程序。否则,被告在应诉时会以“未以合法方式收到诉状”为由,提出驳回案件的申请,使诉讼无法开展。

  据港交所官网信息统计下来,持有比亚迪股份14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自2022年8月24日首次减持以来,其已经连续发起12次减持比亚迪H股股份的动作,持股比例自2022年8月24日的19.92%下滑至如今的不到8.98%。

  可阻力也不小。中美之间没有引渡条约,导致中方执法人员在美行动受限。刑事管辖层面,美司法界一贯奉行“扩大管辖权”原则,别的国家想干啥,“世界警察”都得插一脚。

  因有着严格的监管条款,《人工智能法案》被很多业内人士视为长了许多尖锐的“牙齿”。不过,该法案也试图在强监管和创新之间寻求平衡。

  据辽宁省应急管理厅网站消息,6月22日12时07分许,大连庄河市二环路凤凰城小区丁字路口,发生一起较大道路运输事故,造成3人死亡。

  “美国与荷兰政府正计划实施立法,进一步限制对华销售芯片制造设备,中方对此有何评论?”这是昨天(6月30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路透社记者的发问。

  李强强调,中方愿同越方坚持通过对话协商管控分歧,推进海上务实合作,加快“南海行为准则”磋商,避免采取使形势复杂化、扩大化的行动。

柳坤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