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作家刘益善:荆楚文化让更多知音在湖北相遇

来源: 慧聪网
2024-06-03 07:20:11

  中新网武汉5月8日电 题:专访作家刘益善:荆楚文化让更多知音在湖北相遇

  作者 武一力 陈智富

  “当游客来到湖北,看到好山好水,感受到荆楚文化的浸润,游客便与湖北双向奔赴,成为知音。”著名作家刘益善近日在武汉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

  刘益善年过古稀,写作50余载,出版文学作品30余本,无论是诗歌、散文或小说,黄鹤楼、曾侯乙编钟、武当山等荆楚印记处处可寻。常有外地读者被他的文字所触动,专程前来旅游,爱上湖北。文化,成了连接城市与游客的一座桥梁。

  今年2月,湖北面向全球公开征集“知音湖北,遇见无处不在”散文类作品,刘益善向组委会递交作品《黄鹤楼及登临》。

  他说,一谈起黄鹤楼,武汉人总是满脸骄傲,这是荆楚文化中最亮眼的一颗明珠。这座千年古楼经过多次损毁、重建,如今仍然屹立在蛇山之巅,它是武汉人的地标,代表着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当游客登临黄鹤楼,扶栏远眺,心灵深处被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所触动,游客就与黄鹤楼成为知音,“读懂”武汉。

  在黄鹤楼,刘益善也曾收获知音。他回忆,第一次登黄鹤楼,是参加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作家协会组织的三名楼文学笔会,三省作家相聚,先看岳阳楼,再看黄鹤楼,又去看滕王阁。众多名家一路交谈文学,成为长久的挚友。

  今年“五一”小长假,湖北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424.76万人,较2023年同比增长13.53%,展现出强劲的旅游吸引力。其中,湖北省博物馆、黄鹤楼、昙华林等“文化味”景点人气颇旺。

  在刘益善看来,当前,游客追求更加多元丰富的旅游体验,除了游山玩水,也渴望汲取文化养分。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能让游客产生情感共鸣。游客到湖北省博物馆看看青铜器,会被楚国精良的青铜制作技艺所震撼;看一场曾侯乙编钟音乐会,体验“一钟双音”千古绝唱。

  “旅游产业需要文化的加持。若没有诗人崔颢的《黄鹤楼》,黄鹤楼怎会被视为‘诗楼’;若范仲淹不作《岳阳楼记》,何来众多游客登楼吟诵?”刘益善说。

  刘益善表示,将继续挖掘荆楚文化,讲述湖北故事,盼更多知音在湖北相遇。(完)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解读称,受人们对互联网学习、工作、社交和网络购物需求量较大等因素影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两类单位平均工资分别增长9.4%和8.1%。

  在庄辞看来,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的定位要足够高,可以依托具有良好基础的研究院所或高校去建设,政府给予足够丰裕的稳定支持经费,一种理想的运行模式是参照日本“世界顶级国际研究中心(WPI)”计划。

  庄辞是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科研处处长,负责研究所的科研管理。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般来说,科研人员申请最多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面上项目,资助周期是4年,一共可拿到约60万元的项目经费,平均每年就是15万,“这意味着一个博士后的工资可能都负担不起”。

  特约评论员 管姚:中国政府现任欧亚事务代表是资深高级外交官李辉,他曾任副外长,也曾在俄罗斯出任大使长达10年,应该说,李辉大使在俄乌两国都有很高的认知度,也有广泛人脉。今天毛宁在回应彭博社记者提问时特别介绍,李辉熟悉相关事务,将为劝和促谈发挥积极作用。这当然也让国际社会对李辉即将到来的出访与深入沟通,充满了期待。今天毛宁在记者会上也强调,欢迎乌克兰总统任命新大使,愿为他履职提供便利。所以我们看到,在中乌元首通话直接沟通后,乌克兰危机劝和促谈确实出现了新气象,迎来了新契机。但也必须要承认,新契机能否把握,新气象能否延续,劝和促谈能否取得实质性成果与突破,实际上也面对很大的不确定性。李辉大使访乌沟通,应该已是中乌元首的共识,但通话也指出,李辉是要与危机各方作深入沟通,在乌克兰以外的后续沟通行程,包括沟通成果,还需作进一步的观察,中方代表要为此作出更大更艰苦的外交沟通与斡旋努力,当然,国际社会尤其危机各方更应相向而行,那些拱火浇油、趁机牟利的国家,必须作出调整转向,否则,劝和促谈恐怕难有转折突破。 

  但绝对自由下,也有绝对的残酷。北生所内部评估非常严苛,每5年进行一次,评估标准为学术成果是否有足够国际影响力。受邀参与评估的“国际小同行”数量至少10人,需要匿名书面回答三个问题:依据过去5年工作,北生所的课题负责人在你所在的研究所、大学能否得到晋升?这5年的研究成果,有没有对你所在的科研领域产生影响?课题负责人所做工作和今后打算要做的事情,能不能使其成为该领域中的领军人物?第一次评估,前两个问题必须通过;第二次评估,三者都要满足。首次评估通过后,实验室经费升至每年300万元,如果评估失败,实验室主任和手下全部人员都要离开。“所以我们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实验室主任的权责利是一致的。”王晓东说。

  从前十阵营来看,除苏州外,其余城市GDP增速相比去年全年均有明显回升,其中深圳、重庆、成都、杭州、南京均跑赢全国大盘(4.5%)。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广州GDP增速(1.8%)在十强城市中垫底,但仍以31亿元的微弱优势力压重庆,全年能否夺回“第四城”的位置,成为一大悬念。

谢珊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