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退货率超八成?谁输谁赢

来源: 旅游网
2024-06-27 17:32:06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依伦、张慧琪 实习生 周光正、曾兰淇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依伦(除署名外)

  进入夏季,电商女装行业的退货率迎来了新的峰值。前不久,某女装商家就在网上吐槽“退货率高达80%”并登上热搜,引发不少同行共鸣。有商家感慨:“今年夏装退货率都快达到90%了,卖十件退九件已经是常态。”还有商家晒出自家商品的退款率:A款,曝光人数210.59万,成交退款率84.38%;B款,曝光人数43.45万,成交退款率93.33%……

  女装退货率有多高?

  快递员收件“收出心理阴影” 有商家卖400单还倒亏2000元

  在手机屏幕上按下“申请售后”按钮前,消费者李女士对她网购的四条裙子进行了认真比对:“都是xs码,没想到一条偏小;都是同样的烧丝花纹,没想到一条那么透,另一条颜色那么重……”最后,李女士只留下了一条质量与尺寸都尚且合适的纯黑色连衣裙,其他三条都申请了退货。而商家那边也很快同意了退货申请,随后一串寄件码从电商平台后台进行分发,发给了快递员小杨,他每天早上9时便开始在海珠区某街道进行上门收件。“早上和傍晚的寄件最多,平时大概一天30件,其中有一大半都是退货单,大部分都是衣服。” 小杨告诉记者,倘若遇到“6·18”这样的节点,退货订单则会翻两三倍。

  “现在大部分消费者退货都选择上门收件,主动前往菜鸟驿站寄件的并不多。”位于海珠区某街道菜鸟驿站的工作人员肖潜告诉记者,“上门收件”这个近两年为便于买家退货而推出的政策,如今却让不少快递小哥直呼“(收件)都要收出心理阴影了”。

  与此同时,对于买家退货有“心理阴影”的还有女装商家和供应商。某线上女装店店主于女士(化名)已经入行十年,既做批发商又开网店的她略显无奈地表示“女装越来越难做”。于女士告诉记者,尽管退货行为在女装市场很正常,但当下这么高的退货率实在让她有些不知所措。“6·18就是发货量也大,退货量也大。”往往她这头刚将一件衣服打包进快递袋,那头就收到好几个退货的包裹,她只能熟练地打开退货包裹,拿出衣服,用粘毛筒反复在衣服上划过,然后将其扔进自己带来的编织袋里,这些退回来的衣服随后还要送去重新熨烫包装。记者见到,才二十分钟不到,她的编织袋里就装满了消费者退回来的衣服。

  于女士主要经营女士连衣裙和小开衫等品类,她表示,前几年50%的退货率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我们只要做到40%的退货率,就能有不错的利润了。”但现在,退货率达到80%甚至更高的情况于女士都遇到过。以上个月为例,她总共发出400单快递,但最后结算时却发现自己还倒亏2000元。“因为退货率意味着各种成本支出叠加,像是库存、物流、运费险、人力、推广流量等成本都会随之发生变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于女士称,如今每看到一长串刚打出来的快递邮寄单,她心里不免都有些担忧,因为眼下寄出去一批衣服,也意味着不久后就有一批要被退回来。“可能400单里最终我只成功卖了100件,但就是因为不断有人退货又重新发货,100件衣服愣是卖出了500件的工作量。”

  消费者为何频频退货?

  商家控成本致“货不对板” 延长预售期影响购物体验

  不管是哪个电商平台,女装类目的退货率都能达到60%~80%,有的甚至超过90%。为何退货率如此之高?对此,消费者和商家给出了他们的看法。

  李女士的丈夫日常也会通过电商平台购买衣服,但他表示自己很少退货。对此李女士表示:“尽管女装中也有不少特价或低价商品,但如果想挑选到质量和款式都不错的女装,价格通常会比男装更高,所以我在挑选时自然会更慎重一些。” 她坦言,像现在“买四件最后只留一件”几乎是她网购衣服的常态。“实际上,我们退货的大部分原因都是跟商品本身有关,比如色差、布料质量、款式设计货不对板等。”

  从事时尚行业的林女士(化名)同样认为,“购入的商品不符合预期”是不少消费者退货的原因。“现在一些商家的风气就是市场流行什么就做什么,比如前阵子流行鲨鱼裤、运动服饰,现在流行新中式、马面裙、香云纱等。但一件好的产品,其设计、制版和生产周期都是很长的,像马面裙、香云纱等对面料也很讲究,所以这些产品的成本会很高。但有的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就不惜降低成本,以次充好。”

  林女士表示,如果按照服装行业比较良心的“4倍率”来算,一件售价200元的衣服,其成本必须低于50元才能保证不赔本。“但现在行业内卷,只有价格越低才能获得越多曝光,为了增加曝光率,商家就只能不断地缩减设计和面料成本,拍宣传照则是怎么好看怎么来,那么消费者拿到手之后自然会认为货不对板。”

  此外,为了减缓库存压力,不少商家会选择延长预售期,比如从一开始的一周延长到如今的近一个月。“现在不少女装商家都只先生产订单数量的20%。” 林女士透露,“这体现在消费者身上就是,可能第三批消费者收到的是第一批和第二批退回来的货。”

  商家主打“时间差”减缓了库存压力,但对消费者而言,购物体验就大打折扣了。如发货慢、发错货甚至商品存在污渍的情况越来越常见。在社交媒体上就有不少网友吐槽“超长预售期”带来的困扰:“春天买的衣服,过了一个月还没发货,等衣服发来已经是夏天了,根本穿不上。”“寄过来的衣服领口上有粉底液,上面还有一股火锅味”……由于发货周期太长,也会有消费者因为“不想再等”而选择退货。

  在多个平台上都有店铺的女装商家庄女士认为,消费心态的变化也容易提高退货率。“比如像我的电商平台退货率就比短视频平台小一些。因为短视频平台直播间娱乐性质较强,有的人会冲动消费,等到发货前才突然冷静下来申请退款;而在传统电商平台上,消费者往往是有明确需求之后再去搜索商品,冲动消费比较少,退货率也相对低一些。”

  难以忽视的平台规则:

  “7天无理由”“运费险”“先用后付” 讨好买家却苦了卖家

  除了商家和消费者,电商平台设置的“配备运费险”“7天无理由退货”“先用后付”甚至是“一键比价”“满减”等一系列看似利好消费者、帮商家促销的举措,在不少商家看来,也是导致现阶段女装退货率一路飙升的重要原因,在这些平台规则的“加持”下,使得不少女装网店成了一个个“网络试衣间”。

  长期上门收退货件的快递员小杨也收出了心得:“现在很多商家都会给买家购买运费险,退货几乎是零成本的。所以哪怕看到有的人一个月退三四次货,或者是一次性退五六件衣服,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

  还有一些消费者则发现,用了平台规则也不都是“利好”。据记者了解,由于电商平台对商品定价往往没有限制,有的商家会在原售价的基础上翻3~4倍,然后再打5折,这样平台会因为该产品优惠力度大而让其得到更多的曝光,这也导致消费者前后比价发现“套路”后提出退款的情况时有发生。市民王女士之前就碰到过类似情况:某商品页面上写着“年中大促”,原本以为会是“最低价”,但等她买完后几天发现该商品又降价了,王女士于是要求商家退差价,但对方表示店铺价格没变,是她用了平台折扣券导致的价差,她只好退货退款后重新购买。

  记者随后前往沙河、十三行等服装批发市场采访,不少商家也表示,高退货率的背后,与一些平台为追求流量而在规则上“讨好”消费者有直接关联。

  “姐妹们,咱们这件新中式先下单,买回去试试,不好看都可以退,试穿半个月都没有关系……”商家莫女士(化名)眉头紧皱看着屏幕里一位主播正在卖力吆喝衣服。她表示:“穿了半个月之后怎么还能退?这些主播只想着多卖点货,但最后的售后还得是我们店家来承担。”然而,在莫女士这里“不接受退货”的商品,到了平台那里却常常“同意退货”。莫女士点开她在某平台的店铺后台,其中一则退货信息显示,5月10日买家将在莫女士店里买的衣服签收,到6月16日申请退货退款,将近一个多月的跨度让莫女士觉得超出了售后范围,她驳回该申请,但后续买家申请平台介入,平台最后判定“同意退货”。“我们做女装的在平台里面真的挺卑微。” 莫女士说。

  对此于女士也深有体会。买家购买了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衣服,吊牌被剪掉,还有明显的穿着痕迹,但最后平台仍能为其成功退货退款,这种情况她遇到不止一次。

  来自湖北的女装网店店主陈女士(化名)上个月还遭遇了利用平台规则“薅羊毛”的消费者。一位买家一次性在她店里购入39套运动套装,但在收货后不久就申请退货退款,而当买家将退货包裹的快递单号上传到系统时,平台就会先行把货款垫付给买家,但这个规则对卖方来说就存在不小风险。

  陈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收到货后都傻眼了,她无论怎么清点,退回来的服装都只有29套,剩下的10套“不翼而飞”。陈女士向平台发起申诉,但买家一口咬定自己发出的是39件,因此平台又反过来要求陈女士提供证据。“现在买家说什么,平台往往都选择相信,到我们商家这里就要举证。” 陈女士随后报警,但警方称这属于经济民事纠纷,不予立案。最终这笔订单她不仅没赚到钱,还亏了200多元的运费险以及10套衣服。

  此外,各平台上的“一键比价”规则也进一步迫使店主们加入价格大战。一位服装商家赵先生指出,有的电商平台还处在“拉新人”阶段,而低价、折扣力度大的商品更容易得到流量。“成本在商家身上,但衣服却要比低价,所以最后大家只能都在材料那里压缩成本,导致商家越卖越亏,消费者收到的衣服质量也越来越差,进而导致退货,两败俱伤。”

  高退货率下的“内卷”“爆雷” 商家呼吁打击“强制运费险”

  一方面是商家“疯狂”压成本导致利润变薄,另一方面是平台规则不断“讨好”消费者,凡此种种也导致女装行业越来越“卷”。

  而今年与电商“年中大促”一起到来的,还有女装行业内接连不断传来的“爆雷”信息:上月中旬,某 电商平台女装头部店铺因卷款3500万元、拖欠300多家供应商货款“跑路”,被警方介入调查。

  据了解,该店铺此前位居某平台女装店铺榜前三,月销量超90万件,其服装定价低廉,进货价30元的衣服直播间里有时只卖20多元,并且“包邮、送运费险”。该店铺此前通过这种模式吸引了超550万粉丝,但因盈利少、退货多,最终还是造成库存积压,导致资金链断裂。

  在采访中,沙河服装批发市场的供应商们也对此类模式表示担忧。“我们和店铺的交易模式是他们来我们这边下单订货,签订合同后一般也不会找我们退货。在拿到店铺订单后,他们确定要卖多少,我们就多备一些货以便供应。但如果平台上退货太多,我们这边又备了一些货,那么商家肯定库存就多,损失也大。”一位供应商告诉记者。

  此次“爆雷”也让更多人关注到行业的“旋涡”。6月13日,某女装品牌创始人方先生就发表了一篇题为《呼吁有关部门介入打击“强制运费险”》的文章,他算了这样一笔账:“服装行业一笔退货订单,在没有收益情况下要付出成本约15元,等于商家的广告费,包装物料、快递费的投入直接打水漂。如果按照销售额1000万元,客单200元,保守算40%退货,损失成本高达30万元以上,连带成本每月损失过百万元。”

  随后,“电商平台应不应该强制运费险”“运费险成了服装品牌的电商之痛”等话题也登上热搜。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既定行业规则下,“调整版型”“降低次品率”是女装供应商和商家为数不多能够降低退货率的举措。一位商家感叹道:“在平台规则改变之前,商家目前能做的很有限,一方面只能在成本、品质、流转效率之间寻求黄金分割点;另一方面就是走品牌化发展路线,锁定品牌目标客群。”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一切拥护中国和平统一的海内外同胞,推动台湾海峡两岸的民间交流与往来,反对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等分裂中国的活动,促进早日实现中国和平统一。

  二是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怒江州特别是兰坪县在履行重金属污染防控主体责任,坚持举一反三、统筹推进、系统治理方面还有差距。2022年以来,兰坪县委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均未专题研究部署重金属污染防控工作,部分企业长期停产闲置,甚至废弃,厂区无人管理,一些企业污染防控措施不到位,环境风险隐患长期存在,影响周边生态环境。

  某机关整顿工作作风,停办学术会议,讲课费一律限期上缴廉政账户。有干部直言:“严管是管‘害群之马’,不是整个‘群’!违规所得要上缴,但不能连合法收入都上缴吧?这么一搞,正常学术交流都停了。”

  在斯威士兰建战略储油槽的消息传出后,绿媒趁机大肆炒作,声称蔡当局计划把攸关台湾地区民生与产业之需的“战备储油”放在斯威士兰,这将使台湾能源供应更安全。国民党“立委”马文君称,看到这样的报道,第一时间简直是一头雾水,在非洲兴建战略储油槽,怎么可能让台湾能源供应更安全?

  重庆、河南局地日降雨量将接近或超过历史同期极值。而且此轮降雨持续时间长,陕西南部、四川东北部、重庆北部、湖北北部、安徽、河南南部累积雨量大,具有一定的极端性。

  一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有差距。怒江州一些县(市)和部门保护优先意识还树得不牢,存在自然禀赋好、生态环境优、环境容量大的盲目乐观倾向。2020年以来,怒江州人民政府向州人大报告的环境状况和环境目标完成情况中对应引起高度重视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仅泛泛而谈。贡山县人民政府党组班子2021年度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查摆问题偏离主题,兰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违规审批饮用水源保护地。此外,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防范工作还需进一步巩固提升。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有差距。一些州级有关部门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上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安排落实打折扣等问题。泸水市、福贡县人民政府未依法向县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部分河长“巡河不治河”,对巡河发现的贡山县怒江东岸非法采砂、河道内随意倾倒生活及建筑垃圾等问题未及时处理。践行“两个革命”有差距,工作作风不严不实不细,部分群众信访投诉举报件整改不到位。

许儒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