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兰溪:数字赋能助力传统杨梅产业转型

来源: 扬子晚报
2024-06-07 19:27:06

  中新网金华6月6日电 (钱晨菲)“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农历五月杨梅成熟,在位于浙江金华兰溪的杨梅种植大棚内,一颗颗杨梅已挂满枝头,果农穿梭其间忙着采摘。

  马涧镇地处浙江兰溪北部,是中国杨梅之乡、精品杨梅第一镇,杨梅栽种面积为4.3万余亩,占兰溪杨梅总栽种面积的70%以上,年产量3万余吨,全产业链产值超7亿元。其中,大棚杨梅约3000亩,占浙江省70%以上,是该省最大的设施杨梅栽培基地。

  据悉,马涧杨梅品种主要以东魁、黑炭、木叶为主,现有杨梅类专业合作社46家,家庭农场215家,加工企业3家。马涧曾获得“全国十大精品杨梅”“全国精品杨梅金奖”“浙江省优质农产品”等荣誉。

  马涧镇人大主席包俞良介绍,“今年的杨梅品质比往年明显提升,优质果率大幅度提升,价格也持续上扬,大棚杨梅每斤比去年提高10元以上,露天杨梅每斤比去年提高3元以上。”

  品质的提升,得益于当地持续贯彻科技富农、创新强农的理念。近年来,当地加快以数字赋能助力传统杨梅产业实现全链式转型,因地制宜发展马涧特色杨梅产业,聚焦“地标富农”,围绕产业链、贯通培训链、强化服务链,2023年实现杨梅产量达3万吨,产值达6.5亿元,快递单量达25万单,同比增长148%。

  兰溪市马涧镇党委书记王文新介绍,为了破局“靠天吃饭”,该镇在浙江率先采用大棚杨梅种植技术,扭转传统种植过度依赖自然条件的局面,极大降低天气因素影响;实施杨梅健康栽培生态指标研究项目,与浙江省农科院签订《杨梅综合指数研究合作协议》,建立微生物菌肥试验等示范点,为杨梅种植环节赋予科技初始“土壤”。

  不仅如此,当地还精准施力,实现“知天而作”。当地构建了“杨梅产业大脑+梅好农场”数字平台,推动杨梅产业 智能化转型,实时监控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自然要素,实现智能监控、自动管理;投入使用“水肥药一体化”控制系统、智能化监控系统等数字设备,动态监测和及时管理杨梅种植,实现一部手机“搞定”农业生产。

  “为了实现三产融合,我们一方面加快推进以农产品深加工、仓储保鲜、冷链运输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深化农旅结合,2023年以来,创新推出‘认养一棵梅’云种植活动,村集体统一流转失管杨梅树近3000株,打开了三产融合新局面,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王文新说。(完)

  近一年来,找柳君咨询到澳门求学的人,则至少有四五百个,尤其是2022年上半年香港疫情严峻,而澳门影响较小,向她咨询留学的人数暴增。

  同时,将全力推动“澳门新街坊”项目年内整体竣工,力争各项澳门标准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同步配套到位;落实在合作区就读的澳门学生同等享受澳门本地学生的学费、书簿津贴等教育福利待遇。争取在合作区指定医疗机构内使用澳门已上市部分药品及医疗器械。

  2021年10月,东阳华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被招引入驻新材料“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据悉,该公司计划在东阳打造全产业链的智慧型的中高端半导体光刻胶生产基地,目标是实现中、高端半导体光刻胶国产化。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南京1月28日电 题:<strong>长三角春节黄金周发挥“黄金效应”</strong>

  在聚力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高质量发展畅通血管命脉方面。郭永航介绍,广州将高效串联城市内部各组团、重点发展平台,开工建设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提升中心城区和广州东部、南部区域路网互联互通水平。

  晓隐告诉记者,做陪诊行业以来,她能感受到为老人购买陪诊服务的年轻人承受的生活压力,他们有牵挂老人的心却无力亲自陪伴。除此之外,还有相当多的老年人在医院独自就医,独自等候。看到此情此景,晓隐希望“有时间的话,还是要对身边的老人多一点关心、多一点陪伴”。

刘培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