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品“国鱼”之美 “中国大黄鱼之都”福建宁德举办大黄鱼文化节

来源: 海报新闻
2024-06-17 17:51:16

  中新网宁德11月25日电 (叶茂 吕若萱 叶金秋)“山海 宁德 黄鱼之都”第七届中国(宁德)大黄鱼文化节25日在福建省宁德市举行,共品“国鱼”之美、共谋“国鱼”未来。

  开幕式上,现场发布大黄鱼产业发展蓝皮书、《养殖大黄鱼等级规格》福建省地方标准;举行宁德大黄鱼高铁冠名首发仪式;颁发“行业龙头企业”“年度行业领军人物”“行业新锐人物”奖项;签约一批涵盖对外出口、国内采购、科研技术等多个维度的合作项目,助力大黄鱼产业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檀云坤表示,希望宁德市持续把发展大黄鱼产业作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力推动大黄鱼产业从种苗到养殖、从加工到品牌的全产业链提升,使大黄鱼成为宁德农业的顶梁柱和宁德城市的靓丽名片。

  海,是宁德的优势所在、发展潜力所在。宁德海岸线曲折,优良港湾众多,大陆海岸线1046公里,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均占福建省的1/3左右,渔业资源丰富,是中国大黄鱼养殖的核心区,全国最大的大黄鱼人工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和出口基地,享有“中国大黄鱼之都”的美誉。

  这些年,宁德市坚持从改良海洋环境、提升养殖效益抓起,开展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不仅使三都澳海域重现碧海清波,也使大黄鱼的产量更高、品质更好,渔民得到了更多实惠。同时,积极探索创建智慧海洋管理平台、海上社区、海上“渔医院”等,提高海上治理和渔业管理服务水平。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宁德大黄鱼产量19.47万吨,占全国80%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这尾大黄鱼演绎着兴业富民的生动故事。”宁德市委书记梁伟新表示,如今,在这片海域上,有30多万从事大黄鱼养殖的群众以及相关行业,闽东这尾鱼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鱼”“振兴鱼”。

  大黄鱼,又叫黄瓜鱼,其体色金黄、嘴唇鲜红、肉质洁白细嫩、营养丰富,有着“国鱼”的美誉。位于宁德市蕉城区的三都澳官井洋,是中国唯一的大黄鱼内湾性产卵场,至今还流传着“官井洋,半年粮,黄瓜叫,渔民笑”的歌谣,蕉城区也被誉为“中国大黄鱼之乡”。

  乘快艇在蕉城区三都澳海域上远眺四望,碧波荡漾,海天一色。蓝色浮球随波起伏,彩色新型塑胶渔排连成一片“海上田园”,三两渔民娴熟地撒着饵料。三都镇礁头村养殖户陈由森说,村里公开抽签,他竞得10亩养殖海域,投入7万多元下水养殖,10个月就回了本。

  当前,蕉城区正全力实施“国鱼计划”,打造“国鱼品牌”,从“规模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传统养殖”向“生态养殖”转变,全方位提升大黄鱼现代新型养殖发展水平;培育水产加工产业内的“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一批水产龙头企业创新提质,专注研发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

  蕉城区委书记何必良表示,希望以举办本次大黄鱼文化节为契机,以鱼结缘、以鱼弘文、以鱼兴业,推动这条“国鱼”游向远方、香飘世界。

  除开幕式外,本届大黄鱼文化节还举办夜捕启航大典、展示展销会、海洋高质量发展推介会、品牌之旅、八闽美食嘉年华、宁德大黄鱼好物推荐等系列活动,汇聚行业精英、搭建资源平台、共话黄鱼发展,助力宁德大黄鱼品牌走出宁德、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完)

  前些日子,寒意渐浓,华亭市河西镇仿真花车间工人们的心里却是热乎乎的。因为这次岳彩霞是以党的二十大代表身份从北京带回了“振兴锦囊”。“彩霞姐,快给我们讲讲你的感受。”车间里,工人们围着岳彩霞,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畅谈学习体会,探讨发展路子。

  久马高速也是加强川藏公路通道和青藏公路通道联系的重要通道,未来将加强四川阿坝涉藏地区、青海以及西藏地区与成渝城市群为代表的沿长江地区的交流和联系。(完)

  放眼全院救治疗程、诊疗规范、后勤保障等,湘雅特色的救治模式贯穿始终:一是标准统一,不管新冠患者收入哪个病房,都是统一接受湘雅制定的新冠治疗标准,也就是同质化管理;二是医院疫情以来派遣了多批医疗队在国内外抗疫,他们回来后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并由此转化成当前情况下的国家级标准,当前的新冠患者救治就是使用的这种湘雅标准。

  顶级医疗专家会诊后认为,贝利已错过切除肿瘤最好的时机。2021年9月,贝利还是接受了结肠肿瘤摘除手术,并仍需化疗巩固手术成果。

  “我们农村人嘛,现在家里面能照顾老人孩子,还能赚点钱,就已经很不错了,还有个别高位截瘫的人每月也能赚1000多元。”现在,岳彩霞和手艺人们最担心的就是没订单,她希望来年能接到更多订单,“我现在就是想各种办法,年后带人出去找机会,看有没有人愿意来投资。”(完)

  (二)加强医疗物资准备。加快完善农村地区消毒、检查检验、应急抢救等相应设备和药品配置。加强退热、止咳、解痛类药品供应储备,满足农村居民患者特别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配足中药、退热药、抗原检测试剂。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乡镇、村要提前备足治疗药物和防疫物资。

黄沛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