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性天气预警都有哪几种?如何避险?权威解答来了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7-09 07:45:38

  灾害性天气发生时或发生后,公众需要有哪些特别需要关注的事情?

  首先,建议广大公众要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特别是要关注临近的预警信息。尤其是到了夏季之后,强对流天气频发,这种天气发生往往比较突然,而且影响剧烈,预报的难度也比较大,所以就需要公众随时关注和留意最新的天气预报信息。比如说,如果当地的气象部门发布了相关天气预警时,要尽量减少外出。此外,我们在关注预警的时候,要仔细阅读了解预警内容,还要关注预警是否升级了,以及预警信息中的预报时效是多长时间。

  另外,在灾害性天气发生之后,也需要持续保持警惕。比如一些灾害性天气,例如暴雨,它会带来次生灾害,比如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而这些次生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即使是在降水减弱或者停止了之后,也要尽量避免到山区或者地质条件脆弱的地方出行旅游,开车时如果要经过比较复杂的山地路段时,要防范滑坡的风险。

  公众在收到灾害性天气预警时需要如何防范和避险呢?

  气象部门在发布气象灾害预警的时候,会附上相应的防御指南。实际上,对于不同类型的灾害性天气,它所防范的时候需要关注的重点和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拿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高温热浪天气为例,它的防范重点包括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在户外活动,采取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外出时要注意防晒。另外,还要防范因为用电量过高和电力设施负载太大引发的火灾。还有户外工作人员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高温天气公众要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饮食清淡,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要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药品等等。

  此外,针对比较高级别的预警,比如前段时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强降雨天气,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在面对这种高级别预警的时候,会要求停止集会、停课、停业,公众要密切关注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如果在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时候,没有来得及到室内去躲避,而是被困了该怎么办呢?首先还是要保持镇静,其次要学会一些自救的知识。比如城市内涝中被困,公众要首先避开桥下、低洼路段、井盖还有暴露的电线等,要尽量避免在湍急的水流中前行,远离涡旋。另外,可以用雨伞等物体进行探路,尽量寻找同伴,排成纵列前行。尽量不要去地下的一些建筑,万一被困,要尽快向比较高地势的地区转移,不要互相拉扯,要有序寻找出口。此外,如果在城市内涝中车辆涉水,一定要注意第一时间弃车避险,切勿贪恋财物。

  气象部门会发布哪些灾害性的天气预警?不同颜色的等级和不同颜色的预警会有哪些差异呢?

  中央气象台目前会对外发布包括暴雨、台风、强对流、高温等一共14类灾害性天气的预警。

  从总体上来看,预警的级别一般可分为四个等级,用蓝、黄 、橙、红四种颜色来表示。并不是所有的灾害性天气预警都会有四个等级,我们会综合考虑这个灾害性天气的特征,以及它所带来的灾害危险程度和公众防范的紧迫程度,所以说有的预警可能只有三个级别,有的预警可能只有两个级别。

  就拿高温预警来说,中央气象台的高温预警有黄、橙、红三个等级。对于不同颜色的预警,其代表的天气严重程度和我们需要应对它的紧急、急迫程度是不一样的。从蓝色到红色预警,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是逐渐增强的,政府或者公众需要对预警作出的响应时间也是越来越紧急的。

  同时,气象部门在发布预警的时候,除了会考虑未来天气预报之外,也会考虑灾害性天气已经发生的情况,比如拿暴雨预警来举例,我们不仅会考虑未来24小时的预报情况,也会考虑过去24小时的降雨实况,以及目前造成的灾害影响,如未来这种灾害还将持续,也会发布比较高级别的预警。

  在气象部门发布比较高级别预警的时候,尤其是橙色或者红色的预警,就意味着灾害性天气非常强,或者是灾害性天气已经发生了,而且后面还将持续。所以,公众要马上行动,来防范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也不一直是这样噻!茶峒也曾像个伢子迷了路……”黎振中讲起边城曾走过的一段弯路。

  供应格局持续优化

  “根据气候变化预估,未来我国气候变化还将持续存在。”贾小龙说,未来我国不同地区平均气温仍将表现出增加趋势;极端高温天气气候事件将会更加频繁、更加严重,且排放情景越高,增速越快,强度越强,风险也越大。比如2035年前后,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类似于2013年夏季的极端高温事件可能变为两年一度的事件,到本世纪末,发生高温事件的风险将提升到目前的几十倍。

  CSST还未升空,但是其致力于打造的面向国际开放的、先进的空间天文台,将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新的可能性,吸引了全球科学家特别是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的目光。

  河南围绕增投资、育产业、强主体等六大领域推出90条政策措施,浙江推出包括减负强企、科技创新等在内的“5+4”稳进提质政策体系……新春伊始,各地继续使出真招实招,及时解决企业恢复生产经营面临的各种问题,帮助企业把握市场机遇,激发企业活力,提振发展信心。

  长期以来,社会对适老化改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适老化改造进程。记者发现,不少老年人家庭对适老化改造缺乏了解,很多老年人,尤其是低龄老人持有“不服老”心态,认为自己根本不需要适老化产品及服务。

黄志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