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院从严惩处毒品犯罪 加强青少年涉毒犯罪治理

来源: 人生五味
2024-06-26 23:20:30

  中新网济南6月26日(周艺伟 梁犇)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山东高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蒋海年透露,该省法院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涉毒犯罪治理,2023年,25岁以下毒品犯罪被告人占比由2022年的8%下降至6%,数量由2022年的84人减少到53人,治理效果明显。

  当天,山东高院召开“6·26”国际禁毒日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通报该省法院2023年毒品犯罪案件审判工作基本情况和阶段性成果,并公布一批涉毒品犯罪案件典型案例。

  “全省毒品犯罪案件数呈稳步下降趋势,大宗毒品、大型制毒犯罪案件亦呈减少趋势。”蒋海年介绍,2023年,该省法院共受理各类毒品犯罪一审案件577件,同比下降17.7%;判决毒品犯罪分子904人,同比下降19%。从罪名分布情况看,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占案件总数的90%左右。

  蒋海年称,山东法院依法从严打击各类毒品犯罪,明确打击重点,依法严惩跨境毒品犯罪,利用、教唆未成年人实施毒品犯罪或向未成年人贩卖毒品犯罪,以及吸毒后实施的强奸、伤害、驾车肇事肇祸等衍生犯罪,对于职业毒贩及累犯、毒品再犯的犯罪分子坚决从重判处。2023年,该省毒品犯罪重刑率为18%,高出普通刑事案件重刑率13个百分点;毒品案件缓刑适用率为8%,比普通刑事案件低14个百分点。

  此外,山东法院坚持深化宣传教育,该省各地法院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典型案例、集中宣判、发放宣传材料、播放短视频等方式开展禁毒宣传,通过邀请在校大学生观摩毒品犯罪案件庭审、法院开放日、法治教育进校园等活动深化青少年毒品预防。山东高院组织开展第二届全省法院禁毒典型案例评选及禁毒短视频拍摄评选活动。

  山东高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罗莹通报典型案例时称,山东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时,发现涉案的多名未成年人在未开具处方的情况下,从药店长期、多次购买某种含有管制精神药品成分的处方药,该药在大量服用后会产生眩晕、亢奋感,有致幻作用,具有成瘾性,严重侵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经调查后发现,该地区部分药店存在未将该药品按处方药物规范管理、向未成年人销售该药物等违规、违法行为。

  山东法院针对因监管不到位导致未成年人购得成瘾性处方药物问题,及时向监管部门发出《关于加强对处方药物管理的司法建议书》,建议严格落实销售处方药物实名登记制度,实行处方药物购买台账管理和购药异常行为预警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未成年人科学安全用药。司法建议发出后,得到被建议单位的积极回应,在全面落实司法建议相关事项后向人民法院进行了书面函复。

  近年来,山东法院在打击毒品犯罪、参与禁毒综合 治理中,坚持依法能动履职,“抓前端、治未病”,深入分析禁毒综合治理方面存在的漏洞,“点穴式”分析问题成因,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司法建议,主动参与社会综合治理,致力在全社会形成识毒、防毒、禁毒的良好社会氛围。(完)

  1992年至1993年,配合“八五”工程,窟前地面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其中作为云冈规模最大的洞窟、也是中途停工的大型洞窟之一的第3窟,发现了北魏以降开凿石窟遗留下的未完工的岩基地面、唐代整理的窟前地面及修筑的台基、金代修建的殿堂建筑遗迹的夯土柱基等遗迹,被评为“199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992年至1993年,配合“八五”工程,窟前地面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其中作为云冈规模最大的洞窟、也是中途停工的大型洞窟之一的第3窟,发现了北魏以降开凿石窟遗留下的未完工的岩基地面、唐代整理的窟前地面及修筑的台基、金代修建的殿堂建筑遗迹的夯土柱基等遗迹,被评为“199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这是在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背景下,货币多极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尤其是贸易大国之间用本币相互进行贸易结算,是便利彼此之间经贸关系的内在需求,对于货币的多极化有重要推动作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应对美国特朗普政府对欧洲的经济霸凌采取的措施,到如今针对中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工具,《反胁迫工具法案》已经有些变味。欧洲一方面想以所谓的反胁迫工具为盾,威慑其他经济体,另一方面试图把贸易变成单边制裁他国的工具,具有很强的进攻性。崔洪建认为,对“经济胁迫”需要制定各方都能够接受的基本定义和标准,并在国际法层面和WTO规则下得到相应的支持,而不是基于单方面的立场和观点得出结论,往别的经济体头上“扣帽子”,这是不合理的。比如,在立陶宛的问题上,欧盟虽然在WTO进行了申诉,但它很难得到支持。

  央视财经曾报道,“随心飞”兑换机票数量不透明的情况在多家航空公司普遍存在;一旦航班取消或延误,也算作消费者no show,甚至被直接取消“随心飞”资格;售后服务也常被诟病,人工客服难拨通,用户投诉无门。

  公开履历显示,刘小明出生于1964年,江苏扬中人,东南大学道路工程专业学士、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硕士。1988年起在北京工业大学工作,1997年11月起历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部主任、“211”办公室主任,2000年任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

张睿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