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很冷 喜剧很暖”

来源: 青瞳视角
2024-06-13 21:58:30

  中新网沈阳6月12日电 题:“东北很冷 喜剧很暖”

  中新网记者 韩宏

  为期5天的首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11日晚在辽宁沈阳落下帷幕,冯小刚、朱时茂、徐峥、贾冰等多位电影人亮相现场,东北喜剧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00多年前,沈阳人任庆泰拍摄的中国第一部“国产影片”《定军山》的片段中就有喜剧元素;1949年1月22日,沈阳宏大电影院(今沈阳市文化宫剧场)上映了中国第一部喜剧动画电影《瓮中捉鳖》;近年来,《热辣滚烫》《末路狂花钱》《乘风破浪》等颇受欢迎的喜剧影视作品均有东北人的身影。“东北风”已成为中国喜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东北是一片喜剧沃土

  东北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乃至城市风貌都为东北喜剧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基因”。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副教授蒋尧尧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东北喜剧被接受、被喜爱更多地来自于地域文化底蕴所带来的吸引力。”

  蒋尧尧说,东北地区辽阔富饶的黑土地,塑造了东北人豁达开朗的性格,东北人敢闯敢干不服 输的性格特点在东北喜剧电影中很常见。她认为,在东北人的文化“基因”中,似乎天生就有乐观精神,擅长用幽默的语言去化解生活中面对的困难。

  辽宁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穆凯认为,东北喜剧就像一条大河,这条河由不同艺术类型“汇聚”而成,如二人转、相声、评书等“地方戏曲”,也成为喜剧艺术的“催化剂”。

  “东北很冷,喜剧很暖。”首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开闭幕活动总导演林振宇说,喜剧不只是让人乐,还要让人感受到温暖和阳光,传递出一种热量,东北的地域特征亦是如此,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个中国喜剧人来到这里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东北喜剧明星不断涌现

  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表示,东北是喜剧沃土,涌现出一批喜剧人才,在编、导、演等方方面面都形成了比较有影响力的品牌。

  “心中有阳光,满眼亮堂堂。”出生于辽宁沈阳的中国知名喜剧演员巩汉林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东北人对喜剧的诠释没有拐弯抹角,比较直接,“让观众笑得酣畅淋漓就是东北喜剧的特点”。

  蒋尧尧表示,相较于其他方言,东北方言有着更为普遍的接受度,其幽默感比较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在传播效果等方面具有优势。而且东北人擅长结交朋友,这种性格使得他们更容易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笑料。

  东北喜剧与时代同频

  从“乡村舞台”到春晚小品,再到影视剧、微电影,东北喜剧与时代同频。穆凯在评价东北喜剧时如是表示。

  从题材上看,耕耘在黑土地上的农民、曾经在工厂带过“大红花”却不得不下岗的工人、在东北二、三线城市中的普通市民......以小人物为切入点是东北喜剧的创作特点。蒋尧尧指出,作品中人物身份不同但都有着典型的东北人影子,即与生俱来的幽默感和敢于自嘲的文化自信。

  从表演形式上看,东北喜剧从过去用夸张的肢体语言等让人发笑,到如今通过日常生活表达对生活境遇的感慨以及社会态度,东北喜剧在不断改变。如电视剧《乘风踏浪》展现了东北年轻人的创业历程,并在其奋斗过程中体现幽默感。

  如今,短视频已成为碎片化娱乐时代的主要内容载体,而越来越多的东北民间喜剧人才涌现,为喜剧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我们每个人包括导演、编剧、演员等都在努力地拍喜剧、演喜剧,而在东北,人们每天的生活便是一部喜剧。”林振宇说。(完)

  2014年7月,天津市武清区和清华大学达成战略合作,人才合作是双方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2021年,时任武清区南蔡村镇党委书记的连欣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之前,我在清华大学担任教师,主要负责科研工作,到武清挂职,发现这里非常适合年轻人发展,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事业发展平台。”

  陈弘表示,“四方安全对话”机制领导人会议将于5月24日在悉尼举行,美国肯定会向它的盟友施加更多压力,要求它们继续保持在反华的轨道上。澳大利亚必须意识到,单纯追随美国霸权,对于它自身长远的国家利益来说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今年3月21日,福建省委组织部发布任前公示,出生于1984年11月的团省委副书记(主持工作)李腾,拟任省级群团机关正厅长级职务。4月,福建共青团“组织机构”一栏最新信息显示,李腾已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

  怀进鹏强调,今年的高考是党的二十大后举办的首次高考,是实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乙类乙管”新形势下的首次高考,做好今年高考工作意义重大。要扛起政治责任,全力以赴实现“平安高考”目标任务。

  从去年GDP数据来看,紧随其后的常州、烟台2022年GDP均已超过9500亿元,距离万亿俱乐部只差“临门一脚”,是最有希望率先晋级的城市。此外,唐山、徐州、大连、温州等城市尚处于8000亿元阶段,2023年完成突破的可能性不大。

  在今年1月28日举行的“新春第一会”上,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今年常州将满怀豪情迈进GDP万亿之城;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此前也明确,2023年要“争取突破万亿元大关”。

卢原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