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耳语 陈先发长诗新作《了忽焉》分享会举办

来源: 广西新闻网
2024-06-12 17:58:15

  中新网北京1月29日电(记者 高凯)陈先发长诗新作《了忽焉》分享会日前在SKP书店举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著名诗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欧阳江河,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敬文东,以及长诗作者、安徽省文联主席陈先发等出席活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担任学术主持。

  本次活动由《十月》杂志社主办,是十月SKP会客厅系列活动之一。各位嘉宾以陈先发长诗新作《了忽焉》为样本,共同探讨了诗歌、历史、语言等诗学议题。

  《了忽焉》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诗人陈先发的最新长诗力作,首发于《十月》杂志2024年第1期。李敬泽当日表示,东汉人与现代人存在不同的生死观和时间观,东汉人生死相通,时间无限延伸。汉砖的书写将文字放置进了无尽时间之中 ,《了乎焉》是对千年前声音的回应式写作,是两种不同声音的碰撞。

  欧阳江河从决定问题和匹配问题两方面发表了对于《了乎焉》的理解。他指出,陈先发在诗歌“江南”拥有广泛的影响力,而诗人的读者,某种意义上也在反过来哺育、决定、影射诗人,对诗人的写作形成互文性影响。

  敬文东认为,根源于西方的现代诗强调阐释或者表达经验,逃避情感表达。而《了乎焉》可以被视为独白和倾诉,它的写作,回归了中国传统汉语的“心”。

  长诗作者陈先发表示,曹操宗族墓的墓砖带给了他写作长诗《了乎焉》的想法。他认为墓砖的文字蕴含着古人的体温和心跳,面对历史的物化(墓砖),自己作为诗人需要展示出对历史的想象力,复活历史现场;博物馆中的墓砖和我们时代的现实共同构成了“混合现实”,自己试图呈现现实感受与历史物化间的对话关系。

  杨庆祥认为,精神上的呼应和对话成就了《了乎焉》,语言、历史和生命在其中发生互动、互文和互相创造,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诗歌发生学。(完)

  在中国古人的记录里,妖怪不仅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善恶俊丑,不同时期的妖怪的特点也是不同。比如先秦时期妖怪雄浑浪漫,两汉时期妖怪开始脱离半人半兽、能力巨大的“创世”级妖怪,更加趋向于大自然……

  张正男表示,近年来,国内口罩的佩戴普及率已经大幅提高。从“行业体感”来看,社会对口罩的整体需求量较疫情前实现了近百倍的增长。

<strong>  民俗游走俏</strong>

  甘肃省博物馆的“绿马”毛绒玩具,敦煌博物馆的飞天揽月帆布包,苏州博物馆的“瑞兔绣春·2023春节年礼福袋”……全国20多家博物馆联合抖音电商举办首届“文创年货节·博物馆里过新年”活动,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带网友深入博物馆“考古”文物故事,同时诸多文创产品集中亮相。

消寒糕是此时的美食

  “感恩总书记!感恩好政策!”这个彝族汉子掰着手指头,说起新变化:泥巴路成了柏油路,土房子成了砖瓦房,厢房里开了间小超市,院子里还养着牛,年收入过万元。

杨佳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