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腰不难,先告别“沙发瘫”|科普时间

来源: 齐鲁晚报网
2024-06-14 01:02:20

  问题来了,既然向后躺靠着比坐直舒服,那么坐直还是正确的坐姿吗?让我们来看看科学研究的结论。

  科学实验难为“沙发瘫”正名

  国外有个叫Wilke的教授做了一个实验,他找了一名45岁的男性志愿者,将一个压力传感器放置于第4和第5腰椎间隙髓核组织内,通过传感器来测量不同体位下椎间盘的压力。

  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卧位时,椎间盘压力最小,仅为0.1兆帕斯卡,这一点可想而知;挺直坐位时,即大家倡导的坐姿,椎间盘压力是0.46兆帕斯卡;前倾坐位时,即向前弯着腰坐,椎间盘压力是0.83兆帕斯卡。

  由此可见,向前弯腰坐时,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大概是直立坐位时的2倍,这也在我们的意料之中。

  然而,接下来的数值却让我们大吃一惊——后倚坐位时椎间盘的压力是0.3兆帕斯卡,居然比坐直时的压力还要小!

  后倚坐位不就是我们常说的“沙发瘫”吗?难道这么多年来,我们真的误解它了?

  Wilke教授的实验结果没有错,后倚坐位的坐姿对腰部的压力的确是所有坐姿里最小的,但这并不代表“沙发瘫 ”这种坐姿不伤腰!

  “沙发瘫”和后倚坐位其实是有区别的。“沙发瘫”时腰后方是悬空的,没有支撑,腰椎会因缺乏足够支撑而使原有弧度改变。这会让椎间盘所受压力不断增大,加速椎间盘退变。后倚坐位时腰部后方是有支撑的,所以“倚”是关键。

  脊柱也有最喜欢的坐姿

  回到工作场景,我们很难实现后倚坐位用电脑。那么,什么坐姿才是正确的坐姿呢?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埃丝特·戈哈勒通过研究,给出了一个脊柱最喜欢的坐姿:

  选择有靠背的座椅,尽量往后坐,让臀部占满座椅,然后让背部远离靠背,自然前倾,“拉长”后背,让脊柱有个向上伸展的趋势,接着放松肩部,把自己慢慢推回靠背。这就是脊柱最喜欢的坐姿。

  在保持上述坐姿的基础上,久坐人群还可以在后背与肚脐同高的位置垫上大小合适的靠垫(也可以是毛巾卷或衣服),然后伸展背部,不让腰背部悬空。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即使维持了良好坐姿,久坐仍会导致腰酸背痛,而且会“坐以待病”,许多病都是坐出来的!建议大家长时间办公时要经常改变姿势,工作1小时左右一定要起身活动一下,让肌肉放松。

  可是现在大家工作压力大、节奏快,可能一忙起来就顾不上起身活动了。给大家介绍一个久坐的必杀神器——“多喝水”。

  久坐后的腰酸背痛我们可以忍,但多喝水之后,膀胱是“诚实”的,多喝水就必须要勤上卫生间,而上卫生间就必须要起来活动。所以,工作时一定注意多喝水,上完卫生间回来继续喝,这样的循环可以迫使自己每1~2小时就要起身走一走。如果你的工位距离卫生间比较远,那么恭喜你,活动锻炼的时间又长了一些。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  王逢贤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主任医师  刘培来

  策划:郑颖璠  王宁

  中韩两国地缘相近、文化相亲,但近几年韩国和一些国际机构的民调却显示,韩国民间的对华认知偏差严重,特别是在全球主要国家中,韩国是唯一一个年轻人对中国的负面看法比前几代人更多的国家。长期关注中韩关系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视中国为威胁”是韩国民间对华认知中最核心的部分,影响和左右着其他认知。综合首尔大学统一和平研究院从2007年开始实施的民调结果来看,认为“中国对朝鲜半岛和平构成威胁”的受访者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从2008年到2022年,认为“中国是威胁”的比例从14.6%上升到了44%。

  “粮仓硕鼠”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的2021年度十大反腐热词之一。该词汇被解释为,那些胆大妄为、贪得无厌的“靠粮吃粮”腐败分子。

  俄罗斯tsargrad电视台称,中国国防部长对俄罗斯的访问表明,两国领导人之间达成的协议需要尽快履行。“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对俄罗斯的访问证明了两国关系的稳固性。”俄罗斯“今日政治”网援引俄军事专家的话称,双方将讨论两国军队进一步加强合作和安全问题。中国军事专家宋忠平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俄之间将会在多个领域开展军方的交流,包括在军事技术上的合作;在军事演练和演习方面,也会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和业务交流。

  庄帅则认为,实现半日达的关键点在于,一方面需要合理的仓配布局,大部分平台会选择自己的优势城市先试点,另一方面根据数据再进行相应的仓配布局调整。

  当时在芜湖的干部大会上,陈树隆发过狠话:“谁也不要琢磨给我送钱。我在资本市场,点一下鼠标就几千万。想要钱,就不来当这个官了。”

  不过,病毒学专家常荣山于4月23日向界面新闻表示:“上热搜的全家‘二阳’只是个案,不用过度忧虑。”他认为,现在是“首阳”填空期,上一轮疫情感染潮未感染者可能会在这段时间被感染。从去年12月到现在,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未感染者可能己经首阳,但仍有三之分二的未感染者,延后再感染,现在感染人数在上升中,但不会明显的峰值,日最高也不会超过去年12月份的百分之十五,不会有就医、住院高峰。到了九月份可能会迎来真正的二次感染。

洪宗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