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商界:经济转型需拥抱新市场、把握创科机遇

来源: 南方周末
2024-06-27 13:34:29

  中新社香港6月26日电 (记者 魏华都)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香港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多名工商界人士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香港处于经济转型期,应勇于拥抱新兴市场、把握创科机遇,争取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近年,香港经济形势受国际政经局势影响而发生改变。在新的历史发展期,香港各界全力拼经济、谋发展,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开拓新兴市场,同时着手发展创新产业,趋向产业多元化。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香港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不同行业都要认知、求变,提升质量,相信经济转型会带来新机遇。

  “现在是时候重新出发。”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副会长陈少山告诉记者,在进出口行业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东盟等新兴市场正越来越重要,这是业界需要留意的。特区政府正申请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这些市场缔造新的协议,为香港企业争取权益、落实优惠,是新经济形势带来的机遇。

  多年来,香港的重点产业集中在地产和金融等行业。陈少山认为,未来香港的产业结构将更加多元化,涵盖创新科技、金融创新和文化产业等。

  “我们要认清形势,发挥我们的优势。我们是‘超级联系人’,可以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更重要角色。”陈少山建议,中国内地电动车企业可来香港北部都会区设厂,专做右舵电动车,出口到其他国家,让香港在国家电动车产业中受惠。

  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是国家“十四五”规划赋予香港“八大中心”定位之一。2022年12月,特区政府公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提出推动科技产业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产业增值。一段时间以来,特区政府和业界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培养人才,让创科成为新的经济发展动能。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简称“生产力局”)总裁毕坚文回复记者查询时称,过去数年,该局协助业界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成功推动超过1300个重点智能化项目,涵盖先进材料、生命健康、食品等,同时正推动多条智能生产线在香港落地,提升“香港制造”在国际市场的品牌优势。

  毕坚文表示,生产力局正在推行大湾区“9+3+1计划”,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设立新质生产力及新型工业化服务基地,加强中小企业支援,协助香港成为内地企业高质量“走出去”的“超级增值人”。

  毕坚文认为,推动新型工业化有助于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促进香港成为 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国家高

  香港万希泉钟表创办人兼行政总裁沈慧林认为,香港国安法和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的实施,给予香港工商界更清晰的指引和保障,让业界可以尽情去做生意、招商引资。

  沈慧林提到,推动发展创科产业和新型工业化,不仅让业界经营更有效率,一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也会令市民生活更便利。(完)

  首日情况

  Canalys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18%,2022年各厂商的总出货量不足12亿部,导致全球年出货量下降12%。<strong>2022年市场份额方面,三星居首,苹果位居第二,小米位居第三,OPPO和vivo则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五,至于荣耀等品牌已归为“其他”。</strong>

  何性松的笔名为沉河,如今他“跨界”成了一名在小红书上写诗的博主。谈起这段经历,何性松觉得颇为有趣。他2022年8月开始写读诗的心得体会,命名为“一诗一问答”,流量开始得到提升,有的点击量达到了几万,点赞量也达到了几千。看到如此多的年轻人喜欢在社交媒体读书、写诗,何性松为此专门在《诗收获》中增加了一个“小红书诗歌精选”的栏目,编辑部还会通过公众号对每首诗做详细的点评。

  今年1月,多点便利店在北京新开了3家门店,其中业绩表现最好的一家是羊坊路店,该店紧邻写字楼、生活社区,为周围消费者提供24小时便利服务。从开业至今,依靠多点数字化系统、灵活的产品运营,销售额已经跻身北京地区前十名,营业额最高日峰值突破3万元。

  <strong>加强人才建设,服务基础教育发展</strong>

  这个春天充满希望,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积极因素在不断汇聚,各地经济复苏纷纷按下“快进键”。本报“新春走基层”报道连续推出10篇蹲点笔记,充分展现各地发展亮点,强信心、鼓干劲、暖人心。

陈金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