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齐心协力建包钢:钢铁大军里的民族团结一家亲

来源: 证券时报
2024-06-29 08:12:45

  中新网包头6月28日电 题:齐心协力建包钢:钢铁大军里的民族团结一家亲

  作者 乌娅娜 李腾飞 马壮

  新中国成立伊始,内蒙古 自治区包头地区因拥有铁矿石、水源、交通便利等优势,成为我国西北第一个发展重工业的地区。

  经过筹备建厂到包头钢铁公司(以下简称包钢)正式成立,1958年,在党中央“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的号召下,来自全国22个省区市的8万多名建设者齐聚包头,创造了平地起高炉、荒漠变钢城的人间奇迹。

  作为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包钢的发展历程是各民族员工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生动写照。在包钢这个“大家庭”里,各民族干部职工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成长。

  已经89岁高龄的葛桂林曾任包钢党委办公室主任,1994年离休,谈起发生在包钢里的民族团结故事,他感慨颇深:“包钢是钢铁大军里的第一支多民族队伍。一直以来,汉族干部明确了在民族自治区工作,就要主动帮助民族干部成长起来担当重任的主导思想。”

  葛桂林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公司党委在职称评定和干部选拔时,都会平等对待民族干部。

  包钢炼铁厂生产技术部炉前技师孔德礼是辽宁人,从事炉前工作30多年。在他身上自带东北人的豪爽,他说:“在工作岗位上,我更希望弟兄们喊我'哥',而不是'孔师傅',因为不管是什么民族的兄弟,都像自家人。干活的时候大家一条心,铆足一股劲儿,只干一件事,肯定能干好。”

  从生产一线的工人到科研领域的专家,从管理层的领导到后勤保障的员工,在包钢,各民族员工一家亲。

  包钢正高级工程师曹鸿璋,主要从事稀土湿法冶金及稀土新材料研究。如今,他的课题组成员中,不只有汉族,还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的科研人员,大家赓续“齐心协力建包钢”的红色基因,共同围绕关键技术进行攻关、转化,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曹鸿璋说:“之前在科研例会交流时,有朝鲜族的科研人员存在语言障碍,现在经过大家密切合作沟通,这位科研人员的普通话说得很好,提升了科研团队沟通和工作效率。此外,公司在做新产品推广时,蒙古族的市场人员发挥能歌善舞的优势,拉进与客户的距离,为公司新产品销售打开局面。”

  全球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三分之二的钢轨来自包钢;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各大油田以及钢结构领域,包钢的无缝钢管占据一席之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号系列飞船、“中国探月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也都有包钢稀土产品的身影。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包钢已累计产钢3亿吨。

  在这个由16个民族组成的钢铁大军里,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故事正在延续。(完)

  <strong>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副司长 黄心宇:</strong>2022年医保目录谈判里面有三款新冠治疗用药被纳入谈判范围,其中包括Paxlovid,还有阿兹夫定片、清肺排毒颗粒这三款药,其中阿兹夫定片和清肺排毒颗粒谈判成功,Paxlovid由于企业报价过高,很遗憾,没有成功。不过大家不用过分担忧,在上周国家医保局刚刚制定了新冠“乙类乙管”后优化治疗费用医疗保障政策的通知,其中明确延续现有了诊疗方案内的目录外药品医保临时支付政策,先行支付到今年的3月31日。在此期间,患者的用药不会受到影响。此外,在医保目录中,治疗感冒、发烧、咳嗽之类的对症治疗药品有600多种,参保人的用药临床选择比较丰富。国家医保局也高度关注新冠治疗药品的研发进展,据了解,近期可能有一些新冠治疗的新药在陆续申报上市。(央视网)

  而且《中国奇谭》不仅仅是线上火爆,在线下也创造了“爆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天猫官方旗舰店上架的两款《中国奇谭》正版周边,在一周之内全部售罄。更有不少关注国产动漫的观众已经开始期待《中国奇谭》能做续集开发,甚至能登上大银幕。

  面对新的挑战,玉门油田确立了“油气并举、多能驱动”发展战略,向着建设基业长青百年油田的目标顽强迈进。特别是在2022年,以“稳定老区,发展新区”的方针,加快部署实施力度和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度,大打油气勘探进攻仗,规模效益储量保持千万吨增长势头,玉门老区油气产量保持40万吨效益稳产、环庆新区原油生产能力攻上40万吨、天然气日产攻上24万立方米,形成新老区“两翼齐飞”的新局面。

  至3月中旬布达拉宫免费参观

  特区政府表示,坚决反对任何针对香港国安法的失实指控,并再次重申,只要严格遵守香港法律,无论是香港居民或海外旅客、投资者,都不会误堕法网。

  科技兴农的落脚点是强农惠农。在永丰县蹲点采访时,记者遇到在蔬菜大棚打工的村民曾运英,她主动跟蔬菜中心农技人员学习,成为大棚技术管理员,每月工资5000多元,同时带动20多人一起学习种植技术。不仅如此,当地一批80后、90后职业菜农,已能独立经营上百亩蔬菜基地,成为产业发展新生力量。菜农知识与眼界的提升,也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新契机。不断传播新技术、普及新成果、培育新农民,成就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阚星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