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深化临床医学院改革 打造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2024-06-15 00:53:26

  中新网上海6月14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4日获悉,在上海出席以“医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为主题的研讨会的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指出,中国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整合式教育教学改革,以更大力度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医学教育,以更大力度加快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更大力度建设医学教育领域三大重要战略支点。

  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下称:复旦上医)纳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托管(以下简称“三方共建托管”)五周年之际,以“医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为主题的研讨会13日举行。复旦大学中山临床医学院、华山临床医学院同期正式揭牌。

  据悉,中国医学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多方协同,取得了重要成绩,确定了医学教育“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的新定位、“道术、仁术、技术、学术、艺术”的人才培养新标准和以“‘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教育体系。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副司长陈昕煜希望持续深化委市合作机制,进一步支持在沪委属委管医院建设,加强康复、重症、急救、感染等紧缺学科人才培养。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解冬表示,5年来,复旦上医在重大疾病诊治和前沿科学研究上产出一批重大成果,希望复旦上医深入总结三方共建托管五年多来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深化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临床医学院改革是复旦上医加快落实三方共建托管改革要求的一项重点任务,也是聚 焦医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的一项有力举措。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表示,复旦上医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动医科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事实上,复旦上医历史上曾有过中山、华山等临床医学院。但此次改革既不是其他学校模式的翻版,也不是过去模式的再版,而在学习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力求体现新的时代特点和复旦大学特色。面向未来,复旦上医将致力培养“干细胞式”的医学人才,打造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让培养出的医学生像干细胞那样具有多学科基础、多方面潜力和高素质潜能,成长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民众健康守护者和能够解决健康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应对重大疾病防控挑战的未来医学领军人才。

  据悉,两个新的临床医学院作为复旦大学的二级学院,承担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复旦大学将持续创新“学校—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的医学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教研医协同机制。

  本次改革尝试建立一支深刻理解医学人才培养内涵、掌握现代医学教育方法、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职教师队伍,以更大的热情潜心研究教育规律、磨炼教学艺术,把精湛的医术倾心传授给医学生。

  据悉,两家临床医学院的学生都能同等享受到复旦大学各附属医院、各学科的优质资源,同时得到来自学校所有附属医院大牌专家的悉心授课,并在各家医院顶尖科室实习轮转。(完)

  专家下沉、包干指导和远程会诊机制,将养老院、护理院也纳入其中。青浦区有护理院16家,收住老人3224人。“针对护理院重点人群,我们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巡查机制和区级专家组包干对接机制,协调解决护理院的诊疗问题,积极协调保障抢救药品、建立转诊绿色通道、强化业务培训,降低住院老人死亡率。”青浦区卫健委副主任沈利群介绍。

  “2022年楼市虽降温,但新房市场并不算太冷,对于区位优秀、资质良好、有吸引力的楼盘,积分方面基本都达到了应触发尽触发。从成交比例来看,新旧比高达1:1.8,为近十年来最高。”上海链家研究院首席分析师杨雨蕾表示。

  视频连线现场,石椅村村支书向总书记汇报了一个好消息:“去年我们游客达到20多万,全村人均收入4万元以上!”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6/92/5275339637228274200.jpg" alt="" />

苏州河

  据“克而瑞上海”公开的周度(2023年1月9日~1月15日)开盘数据,近期开盘项目市场冷热分化依旧明显,热门项目及内中环项目仍然抢手。周度开盘的7个项目中,位于静安的鸿印里和闵行的古美华庭全部售罄。其中,2023年1月12日开盘的鸿印里再现“千人摇号”的名场面,并且以极低的弃号率成功“日光”。

王志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