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聚焦变革中的新交通

来源: 广州日报
2024-06-29 16:00:24

  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执委会主席翁孟勇主持开幕式并在讲话中指出,大会从2017年创办至今,已经经历八年历程。这八年,正是世界交通科技、中国交通科技突飞猛进的八年。新一代通信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与交通技术融合正在极大影响着交通科技的发展,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低碳化已成交通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致力于构造一个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经济、绿色、包容、韧性、可持续的交通运输体系已成为广泛共识。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徐文强致辞表示,一年一度的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是全球交通人启迪思想、共话未来的专业盛会,也是展现全球创新成果、彰显科技非凡贡献的聚合平台。期望大会更好发挥引领学术潮流、汇聚发展共识的作用,积极为交通运输科技工作献计献策,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科技创新力量。

  大会期间,世界交通运输领域知名专家们分别围绕中国智能高铁,绿色航运 技术发展与展望,飞行汽车与智能空中交通,跨海交通集群工程高质量建设探索及实践,分享了前沿交通科

  值得一提的是,在“数字”“智能”“低碳”“韧性”“可持续”“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等创新理念与交通逐渐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本次大会继续关注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等领域最新科技探索与实践,组织了诸如“中澳可持续交通发展论坛”“公路数字化转型发展论坛”“新一代低空和城市自主式交通系统论坛”“新质生产力驱动交通运输创新发展论坛”“智慧公路与交通韧性保障关键技术论坛”“桥梁数字孪生与元宇宙论坛”等极具特色的主题论坛。大会成果发布会共计发布16项科技成果。会议期间还举行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2023年度颁奖大会和“中交公规院杯”2024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现场总决赛暨颁奖典礼以及2024交通科技博览会等特色活动。

  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要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

  穆荣平认为,科研资助模式应该是一个“喇叭口形”,在“入口”处,应尽可能资助数量足够多的高风险、探索型小项目。随着对某个科学问题的认知越来越清晰,逐步聚焦到一个相对明确的方向,资助项目数量逐步减少和资助强度同步提升。当研究开发聚焦到重大应用目标并有相当积累时,需要更加系统性、高强度资助,此时科技领军企业实质性参与至关重要。越往后端越聚焦,企业参与积极性越高,到“出口”处,企业自身就有动力出钱资助,不需要政府资助。

  “紧张的美中关系令两国企业都感到担忧。”美国《福布斯》杂志3日报道称,美国中国总商会最新发布的年度调查显示,约81%的受访中企对两国关系紧张感到担忧。而中国美国商会3月发布的调查几乎显示了同样的结果。在101家受访中企中,36%的企业还担心“美国对外国投资政策的不稳定”。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称,在连续两届美国政府执政期间,美中之间的外交渠道已经萎缩。中国的邻国和美国的盟友忧虑,世界大国之间沟通中断可能破坏全球经济,或导致意外冲突。  

  “现在,全国上下已经形成了一种激烈的科研项目内卷局面。”主要从事粒子物理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李亮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列车抵达武昌站时,出站口人潮涌动。与前两年出站旅客排队等候做核酸不同,如今,这里是各种各样的旅行团接站人员在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过去这3年,一家人努力地修复过去15年的伤口。申军良细数着其中的变化,比如,申聪考上了当地一所职高的动物医学专业,晓莉开始不定期做直播,一家人去了海边和滑雪场,用了很多年的电动车也换了新的。

许淑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