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峡论坛)台湾教师的闽南文化情结:不管什么腔调,都是同一种母语

来源: 知识网
2024-06-16 19:57:14

  中新社厦门6月15日电 题:台湾教师的闽南文化情结:不管什么腔调,都是同一种母语

  作者 叶秋云

  出生于台湾高雄,祖籍地在闽南地区,李姿莹从小浸润在闽南文化里,对闽南文化十分热爱。

  李姿莹与漳州结缘,也与闽南文化有关。2013年,还是研究生的李姿莹参加了闽南师范大学主办的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这是我研究闽南文化以来,第一次踏上闽南这块土地。”

  短短几天,李姿莹欣喜发现,漳州与台湾有非常相似的风土人情,给她一种回家的感觉,非常的亲切。“那一周的活动,除了让我对闽南从一种模糊的概念开始有了真切的新感受外,我还结识了很多好朋友。”

  李姿莹提及的“好朋友”,其中一位便是她的丈夫徐雁飞。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期间,漳州诏安小伙徐雁飞担任研习营活动的导游,与李姿莹就此相识,之后相知、相爱。

  2018年9月,从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后,李姿莹追随着爱情的脚步,入职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间文学、闽南民俗等课程。次年,她与徐雁飞组建了两岸婚姻家庭。

  在闽南师范大学,李姿莹还给学生上戏曲研习课。此次论坛大会上,她在发 言中表达了对歌仔戏的热爱。她说,歌仔戏根在大陆,起于台湾,流传于两岸。

  “我虽然不是歌仔戏出身,但我很爱看戏。”出于这份热爱,李姿莹开始剧本创作、研究和学习演出,并把这份热爱带给学生,“希望把这么有趣和美好的文化传承下去”。

  2021年,李姿莹创作的歌仔戏《开漳圣王传奇》在漳州市漳浦县上演。由闽南师范大学戏曲协会学生出演的这出闽南语歌仔戏,为两岸共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了不少青春与传承气息。

  “我的学生们很有趣,因为他们来自天南地北,很多根本不会讲闽南语,所以他们的闽南语会有泉州腔、厦门腔、漳州腔等。”李姿莹说,不管是什么腔,都是同一种母语、同一种文化。“作为一名教师,看到学生们充满成就感的眼神,我觉得这就是闽南文化新的传承。”李姿莹说。

  来漳州近六年,李姿莹已视这里为第二故乡。“漳州的古城老街、闽南美食,熟悉的乡音,亲切的街坊邻居,还有我最爱的家人,这一切都让我深深爱上这个第二故乡。”

  在李姿莹看来,闽南文化在两岸共生共荣,承载着两岸民间艺术文化的精华,见证着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结。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临沧1月1日电 (邹文丰)记者1月1日从云南临沧边境管理支队获悉,2022年12月31日,该支队糯良边境派出所联合辖区民众成功救助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

<strong>  “不是在煮茶,就是在去煮茶的路上”</strong>

  当日,满载着珠三角地区生产的家电、家具和日用品的50个集装箱,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缓缓驶出西安国际港站,将一路向西,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境,14天左右抵达欧洲,全程11700余公里。

  此后,《乔厂长上任记》《车间主任》《大工匠》《钢铁年代》等作品,则从不同阶段、不同侧面展现了我国工人、工厂和工业的成长与发展,留下了乔厂长、段启明、肖长功、尚铁龙等诸多鲜活的荧幕形象。最近几年,《大江大河》两部曲、《奔腾年代》《山海蓝图》《逐梦蓝天》等工业剧开始集中呈现,并逐步拓宽细化题材涉及的工业领域。

  德班世乒赛正赛将在2023年5月20日至28日之间举行。国乒想要包揽所有项目冠军,恐怕还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

  方案一轮轮设计,数不清的大型试验、设备安全性试验、适航审查会议,制造符合性检查工序、总装指令,遇到的艰难与险阻不胜枚举,各大机体供应商联合制造,企事业单位与高校参与项目,研制团队与广大参研单位携手并进、奋力前行,抱着“国之重器,救民水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自主创新,突破了高抗浪船体、气水动布局关键技术,研制出了全球最高和收放结构最复杂的起落架;解决了复杂船型机身的制造及气、水密铆接等难题,初步建立了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工艺和生产制造标准体系;AG600飞机的适航验证和审定工作也极大提高了国内民机适航符合性验证水平,有效推动民机适航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为民机研制产业培养了一支专业的委任代表队伍,填补了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技术体系和专用适航条款空白,开启了AG600的新时代。

郑馨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