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演实录|东阳光长江药业(01558):聚焦三大领域 一体化释放长期价值

来源: 青瞳视角
2024-06-27 19:16:58

云南8月14日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在鹤庆县上床视频APP,

以下为实录部分:

发言部分:

研产销一体化是东阳光药为应对市场挑战的重要准备。今年,公司产品多样性超出预期规划。截止当前,拥有两大国家重点实验室,涵盖29项国家重大专项,以及140 余个在研项目。公司国际化步伐迅速,期待投资者关注,并期待以长远经营视角审视东阳光药。

公司经营情况:

首先,公司是具备研发能力的国内企业,拥有1200余名研发人员及完整的分子技术研发平台。在创新药领域,我们位列中国药企前三,拥有100多个在研创新药管线,其中10个已进入临床2、3期。目前,我们已上市一个一类新药,并计划在未来一两年内再上市2-3个新药。

其次,在国际化方面,我们在美、澳大利亚完成4个一期临床,获2个FDA认证;海外有多个项目完成了二期临床。

公司抗病毒药物可威国内领先。国际化生产能力强大,获中、美、欧及WHO、日本的GMP认证,全球广泛覆盖。目前海外获批品种达70个。公司国内外商业化能力显著。

目前,公司围绕巨大市场和医疗需求,聚焦感染、慢病、肿瘤三大领域,做同类首创或者同类最佳的药物。

在感染领域专注于乙肝和丙肝,慢病领域深度布局糖尿病、呼吸、代谢等。通过多技术手段,公司产品有望实现广泛市场覆盖,与大型医药企业相比毫不逊色;而糖尿病产品线丰富,包括5款胰岛素和GLP-1项目。其中,一款GLP-1与FGF21双靶新药在海外一期、国内二期临床中。针对肺纤维化,伊非尼酮项目二期效果良好,预计将成为潜在first in class药物;同时,公司还布局了多个呼吸系统项目,如肺动脉高压和copd,以满足市场需求;而肿瘤领域,公司重点关注两个项目:高选择性FLT3抑制剂克立福替尼和治疗化疗贫血的药物。克立福替尼在疗效上优于竞品,有望成为国内首个国产高选择性FLT3抑制剂,并进入医保。治疗化疗贫血的药物在心血管风险上明显低于竞品,目前处于临床二期。

公司自2005年起建立小分子、大分子抗体平台,后拓展至溶瘤病毒、CAR-T、小核酸等,包括AI新药研发。这些平台与全球先进医疗、医药研发水平同步,为创新药研发提供持续动力。

此外,AI平台也是东阳光药发力点。东阳光药近20年研发积累大量数据,是国内AI公司所不具备的,将成为重要数据资产,短期规划去年完成,已引入多种AI技术如华为盘古大模型,今年将深化AI业务,建立AIDD生态。未来3-5年,实现全面AI自主研发,建立生物医药AI生态,赋能健康医疗产业,形成以东阳光药为核心的AI技术平台。

销售部分详细介绍:

国内制剂销售自2005年起步,基于流感用药可威和其他产品体系发展,已十七八年。

“可威”自2005年开始学术推广,建立专业自营队伍,覆盖儿科、呼吸科等。医院覆盖率高,已建立零售和线上渠道。其余普药国内集采及院外零售,海外与多国合作建立分销渠道。

未来的目标,一是将在现有品种上深化销售业务;二是通过媒体等渠道提升东阳光药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形成儿科、抗感染、内分泌、肝病四条专业销售线,形成专业团队;四是深耕流感大呼吸产品和儿科抗感染领域。流感领域将布局新药物,儿童抗感染领域将关注肺炎支原体、抗生素、合胞病毒和鼻炎等细分市场。在销售综合策略下,预计3-5年内形成200亿以上销售额。

港股通情况及展望发言:

港股通按规则,恒生指数6月底定期检讨后,符合市值要求即可入通。首先,公司满足流动性要求,月平均换手率达0.05%。其次,市值排名在恒生主板公司中位于93%左右,接近94%的入通线。

距离6月30日截止日仅数日,交易变动权重小。当前有30多家公司在公司与入通线之间,需其他公司市值翻倍以上,公司才可能被挤出。因此,入通可能性大。

入通后,公司估值处历史低点,受流感、新冠影响及研发体系、流动性等因素制约。入通将显著改善流动性,助力公司估值恢复。

QA环节

问:公司之后分红比例会变化吗?大概多少?

答:一体化之后,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未来分红。因为一体化之后,更多的是投入研发。之前1558它并没有很多的研发需要去投入。一体化之后,我们有这么大的平台,我们有很多在研管线,需要我们更多投入。

关于分红的话,我们修订之后也还会按照市场以及投资人的基本诉求,会保持一定的,只是说现在这个比例没有太确定。

问:公司目前的研发情况怎么样呢?研发费用会增长吗?

答:东阳光药是有自有自主研发体系,其实我的研发人员并没有增加,这几年的研发是往下降的,按道理说公司这么大的销售的话,研发费用肯定是急剧上升的,但我们研发费用是往下降的,不是往上升的,主要是看研发管线的发展。

另外,软实力在我们承担了29项全国重大专项,其中抗纤维化耐心这一项是由我们牵头,因为一般的重大专项领头的话都是医学科医院,上海药物所等机构,当时我们是国家定的是整个项目七八家的药企和高校,我们作为组长单位,这个也是因为我们在这个领域有优势才能做到牵头单位。

问:国内医药企业跟华为公平和AI合作研发,我看有的企业也在推进,但是推进效果好像一般,但公司推进怎么样?

答:如果单独仅仅是在软硬件层面合作的话,即使有很强的算力,整体解决的架构方案,还是缺乏核心的竞争力。其实更多的还是靠医药企业自主的研发能力,AI做的好不好,更多的涉及企业的数字化资产。我们是打算做生态,把每个地方强的部分集中过来,构建生态,比如我们用的分子对接是上海某公司自研的模型,那么运作的效果就更好。

问:公司未来聚焦的管线是哪些?公司一个庞大的销售团队是否专攻这几个领域的?

答:1.抗感染领域:丙肝。我们拥有针对基因特异型和泛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的创新药且国家政策支持在2030年前消灭丙肝,丙肝药市场竞争小;2代谢领域:糖尿病。3.抗肿瘤领域。

目前,销售把现在的几千人的形成的所有的资源,细化成了四个专业的板块。考虑到了未来这些产品如何在现在的资源上面植入进来,并且把它细化拆分成四个不同的产品团队这样的一个方式,这种方式它能够把原来的销售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同时未来的这些产品也能够快速的导入市场。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