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硬联通”,完善“软衔接”

来源: 安徽网
2024-06-27 21:04:57

  做好“硬联通”,完善“软衔接”(现场评论)

  ——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②

  新年伊始,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不远处的一家餐厅排起长队。不少刚刚驱车经口岸入境的港澳居民,准备品尝广式早茶后,再畅享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餐厅负责人高兴地对记者说:“‘两车北上’后,每到节假日,到店消费的港澳顾客都会猛增。”

  作为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也是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高质量建设好”“又要用好管好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建好大桥,实现“物理联通”是重要一步。着眼未来,还要啃下规则机制“软衔接”的硬骨头,真正畅通三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更好促进大湾区互联互通和高质量发展。

  当前,深入推进粤 港澳大湾区建设,仍需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锚定目标,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才能进一步打破藩篱,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和融合发展。

  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做好“硬联通”与“软衔接”,促进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除深中通道等设施加速推进外,“港澳药械通”、登记注册“湾区通办”、港澳专业人士跨境执业等不断推动机制加速融合。三地在规则机制衔接上的加强,助力提升大湾区一体化水平。规则、机制、标准联通对接的每一步,都是在为大湾区建设添彩。

  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好“立”与“破”,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例如,推进与港澳跨境政务服务便利化,要研究加强在交通、通信、信息、支付等领域与港澳标准和规则衔接;加快绿色、智慧供应链发展,就要推动供应链跨界融合创新,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供应链标准。粤港澳三地同心奔赴、同向发力,以钉钉子精神破除相关体制机制障碍,就能化“制度之异”为“制度之利”。同时,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现状长期存在,任何一项改革的节奏、力度都需精准把握。坚持稳中求进,审慎评估相关改革举措可能带来的多方面效应,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就能稳步推动大湾区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以人民为中心,让三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久前,“经珠港飞”客运项目开通,高效联动“珠海机场—港珠澳大桥—香港机场”,入境旅客称赞“只需办理一次通关手续,大大缩短了时间”;港珠澳大桥旅游开通试运营,不少游客“零距离”一睹大桥风采,直言“充满骄傲与自豪”。一流湾区要有一流桥梁、一流口岸,也要有一流服务、一流品质。落实落细务实举措,提高便利度、增强吸引力,将更好造福三地居民。

  2023年全年,经港珠澳大桥进出境客车数量累计超268万辆次,同比增长1.35倍,与2019年相比增长2.45倍。如今,港珠澳大桥车畅人旺、活力迸发。多地多部门齐心协力、携手合作,在深化改革开放中相互奔赴,必能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作者为本报广东分社记者)

  贺林平

  新华社杭州1月15日电 政协浙江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月15日选举黄莉新(女)为省政协主席,王昌荣、朱从玖、陈小平、蔡秀军、成岳冲、陈擎苍、张学伟、叶正波为省政协副主席。

  贵州全省法院围绕主战略主定位,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五年来,贵州全省法院妥善审理涉及生产、分配等领域各类纠纷,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213.46万件,结案标的额7462.98亿元;连续5年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等文件,审结涉民营企业案件92.2万件,结案标的额5431.81亿元,持续打造“贵人服务”法院品牌;依法审结各类涉脱贫攻坚案件6012件,审结涉“三农”案件4803件,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G7463是从宁波去往安徽阜阳,乘客多从余姚北、绍兴北上车。今年春运,这趟列车终于从稀疏客流转变为车车满员。

  湖北全省上下深怀感恩之心,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的方向奋勇前进。新年伊始,湖北的重大项目就传来好消息!国家口岸办已正式批准鄂州花湖机场航空口岸临时开放,允许开展货运业务,花湖机场开航投运不到半年,就获批临时开放口岸,创造了新纪录。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南昌1月15日电 (记者 吴鹏泉)江西省人大代表、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江枝英15日在南昌表示,该省今年建设260万亩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播面稳定在5660万亩以上,产量在430亿斤以上,力争达到439亿斤。

  围绕“在四川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加速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相融合”,四川省政协委员,国家电投集团四川电力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庆葭建议,通过对高海拔条件下光伏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关键发电设备户外长期运行效果等进行试验实证分析,探索制定和建立新能源开发标准的政策体系、技术要求体系和投资评价体系,在生态脆弱地区推动光伏场站建设、运维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议组织高校、科研机构等院士专家团队设立科学家工作站,开展青藏高原生态研究,实施高寒高海拔地区新能源项目生态环境效应监测,深入研究新能源项目对局地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生物量等方面的影响,筛选适宜四川藏彝走廊区域生态保护的技术,推动新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

许宗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