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运载千秋|徽喜鹊漫评:何以“以文兴业”?饱蘸大运河精神之墨

来源: 金羊网
2024-06-30 23:25:47

  运载千秋,皖韵悠长。

  流淌2000多年、生生不息的中国大运河,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传承者,既是水脉,更是文脉。

  在运河的涟漪中,我们仿佛能看见那古老的码头,商贾云集,舟楫往来,一片繁忙的景象。历史中的皖北,因运河而繁荣,因文化而夺目。

  今天的安 徽,依旧把大运河安徽段当做文化瑰宝来守护,既探寻传承千年的文化基因,又升华独具安徽特质的运河文化气派。

  6月17日,柳孜运河遗址国家文化公园项目现场,工人们挥汗如雨,施工紧张有序进行。未来,待工程全部完工,昔日大运河桥上“人流如织”、桥下“舳舻相继”的盛景,将于此“复活”。

  悠悠运河,历历千载。“活”起来的运河文化之于安徽,究竟意味着什么?“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征程上,安徽文明程度得以新提高,文化自信得以新升华,大运河文化是重要的源头活水。

  运河入皖,载“文”而来。历史深处流淌而来的大运河,在皖绵延约180公里,如今为这片文化厚土留下了唐宋时期的河道、河堤、石筑桥墩、道路等重要遗迹,出土8艘木质沉船等诸多文物,一件件珍贵的文化遗产揭示着江淮先辈勤劳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密码。

  新时代新征程,厚植运河文化,丰富徽风皖韵,激活“流动的文化”,接力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每一位江淮儿女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深入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打造创新型文化强省。”以文兴业,安徽有的清晰的方向。厚植文化力量,擦亮徽风皖韵,当继续擦亮大运河这张文化“金名片”。

  文化强省纵使有千万种“强”的路径,而历史的厚重感是不可复制替代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征和优势。大运河之于安徽,这条流淌数千年的人工之河,不正是惊艳世界的文化亮点么?打开世界遗产名录,淮北濉溪县柳孜运河遗址、宿州通济渠泗县“入列”,颇受瞩目。

  我们无比自信:深沉而厚重的大运河文化,必然是安徽文脉重要组成,必然是徽风皖韵的精彩段落。我们无比清醒:大力推动文化强省,大运河文化是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有人问,“安徽什么时候能成为强省”?我们的答案是:文化不强,就不是真正的强!强省建设,文化尤需加速崛起。

  畅水运、兴文运。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站在历史的时空坐标系中,更觉时间的分量,文化的厚重。也正是怀着一颗对运河文化瑰宝的敬畏之心、喜爱之情,江淮儿女不断挖掘和传承大运河文化,从考古勘探到遗址保护再到博物馆建设,从高规格举办运河文化节暨高峰论坛,到举办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展……一步一个脚印,洞穿着文化的本质,搭上了发展的快车,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在江淮摇曳动人。

  千年已逝,“皖风”拂过。如今,谈起大运河,更觉其像是一条启润心智的文化纽带。保护文化遗产,再绘古老大运河“皖美画卷”,就要让水脉长流、文脉常新,让大运河绽放时代风貌。

  老人们憔悴、消瘦、难以行动。床旁边的支架上,除了病历和输液袋,一般都挂着“防止坠床”“高危压疮”等提示。

  “市场将先于经济实质性改善而提前出现快速的估值修复,这有利于投资者信心的恢复。在经济回归增长的初期,伴随复苏确定性的增强,A股市场有望率先迎来周期股的估值回升,尤其是其中具有估值和业绩双重修复空间的行业。”他认为,驱动一季度超额盈利的主要机会来自估值弹性,家电、传媒、医药和农业等行业在一季度最值得关注。

  互利合作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并举。对标落实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推动高质量发展合作。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启。“连续五年如期举办进博会,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释放了中国全面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的积极信号,展现了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中国担当。”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共同撰写的《世界开放报告2022》如是评价。

  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惩贪的力度毫不松懈,逃,能逃到哪去?沈曙寰最终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晚上10点,有市民在分诊台进行询问时,一位医务人员提醒,目前排队人数较多,可能需要等待。在急诊通道两侧,患者自带行军床、轮椅、小马扎,等待广播里叫到自己的名字。有的年轻人三人挤着一张轮椅,彼此陪伴着度过候诊时间;有的老人戴着N95口罩、低着头打盹。

  团结奋斗需要不断巩固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和发展自信心。

郭睿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