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英国议会在争议声中通过“卢旺达法案”

来源: 半月谈
2024-06-20 19:30:53

  中新社伦敦4月23日电 (欧阳开宇 彭欣怡)当地时间4月23日,英国政府发布消息称,《卢旺达安全(庇护和移民)法案》已在英国上议院获得通过。观察人士认为,这项法案一直饱受争议,是否能执行仍将面临挑战。

  英国上议院最终通过上述法案,旨在阻止非法移民进入英国,特别防止犯罪集团安排非法移民乘坐小船偷渡往英国。该法案将使一些在英国登陆的人被送往卢旺达。他们在当地的庇护申请将被考虑,如果申请被接受,这些人将留在卢旺达。

  近年来,非法移民搭乘船只从法国经英吉利海峡偷渡至英国的问题愈发严重。据统计,2022年,超过4.2万非法移民乘船横渡英吉利海峡登陆英国,刷新此前的最高纪录。2023年,近3万名非法移民也如此来到英国。

  这项计划得到约翰逊继任者特拉斯和现任首相苏纳克支持,但在英国国内外遭到广泛反对。反对党工党指责所谓“卢旺达计划”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偷渡问题,并且“不人道”、耗资巨大。

  由于欧洲人权法院介入,英国首架遣送非法入境者前往卢旺达的飞机2022年6月在起飞前被叫停。英国高等法院同年裁定“卢旺达计划”合法。然而,2023年6月,英国上诉法院在二审中推翻先前判决。

  2023年11月,英国最高法院裁定,英国政府提出的非法移民安置方案“卢旺达计划”不合法,法院认为卢旺达不能被视为“安全第三国”,寻求庇护者将面临被驱回的真正风险。

  作为回应,英国政府于2024年1月推出《卢旺达安全(庇护和移民)法案》,该法案实际上将卢旺达是一个安全国家的事实写入了英国法律。随后几经波折,法案终获通过,使得“卢旺达计划”取得重 要进展。

  英国政府将《卢旺达安全(庇护和移民)法案》获通过形容为“非法移民法律上的重大里程碑”,并指出:“该法案的通过意味着,政府可以进入运营规划的最后阶段,让遣送非法移民的航班飞往卢旺达,开创了应对非法移民挑战的新机制。”

  分析人士指出,即使这项法案在备受争议中获得通过,英国政府仍可能面临欧洲人权法院的法律挑战,因为英国仍是《欧洲人权公约》的签署国。欧洲法院先前曾颁令禁止英国把寻求庇护者送往卢旺达。

  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菲利波·格兰迪和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沃尔克·图尔克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说,英国应采取切实举措解决移民和难民非正常流动问题,而不是通过“卢旺达计划”。格兰迪说,英方此举违反《关于难民地位公约》。图尔克则警告,英方做法“在全球开创危险先例”。

  英国首相苏纳克则表示,将在10至12周内开始遣送非法入境者。如果欧洲人权法院试图再次阻止航班出境,英国政府准备采取无视态度。

  “一些学生为了准备专升本考试,对于实践实训敷衍了事,甚至放弃专业实践及实训,极大地忽视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训练,严重影响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育,脱离了高职教育轨道。”他表示,也因此,学校管理者对学生专升本的意见不一。

  然而在世界范围内,文物保护仍是一道尚未寻找到最佳答案的难题。所有的尝试与努力,只是尽力延长文物的生命周期,却无法彻底终止其迈向消亡的脚步。对于已然脆弱并且仍将时刻面对风雨的石窟而言,更是如此。“但这就是保护的魅力。”孙波说:“很多情况下,我们把文物比作一个老者,它是有生命的,而把自己比作一个医生,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延长它寿命。”

  <em data-scene="strong">一个是所谓的“开放市场”,一个是被美国抹黑的“敌意市场”,这个平行时空的同框,让人既恍惚又感慨:当美国政客振振有词不断指手画脚时,他们的勇气到底从哪里来?</em>

  因此从1961年国务院公布云冈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始,相关维护和修缮工作始终得到高度重视。1960年代,针对洞窟普遍存在的裂缝、坍塌、石雕剥落等问题,率先在第1、2窟采用锚杆牵拉、环氧树脂灌浆粘接和传统加固技术进行试验;1973年,周恩来提出三年修好石窟的目标任务,随后大规模的抢救加固工程展开,基本解决了洞窟稳定性问题,最大限度保持了石窟原貌;1990年代,“八五”保护工程通过降低和硬化窟前地面、修建第7、8窟保护性窟檐及山顶防水排水设施等综合手段治理水害,取得初步效果,2002年防水工程启动,历时五年解决了西部窟群的严重渗水问题;2012年起,五华洞危岩加固、彩塑壁画修复、地面雕刻遗址展示、保护性窟檐建设等又陆续完成。

  此外,2013年11月,戴姆勒收购北汽集团乘用车板块北汽股份12%的股份,实现了对北京奔驰的合并报表,为以后北汽股份的上市做出突出贡献。2019年7月,北汽集团宣布投资戴姆勒并持有对方5%股份,由此成为戴姆勒第三大股东,双方也终于真正实现交叉持股。2021年12月,北汽集团宣布,已经通过继续投资在2019年持有戴姆勒集团股份9.98%。

  不过伴随迁都,云冈石窟也逐渐陷于衰落,至北魏后,历朝仅以修缮为主。有唐一代,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云冈未再有大项工程;辽金时期的主要工程限于大规模修整;到明代时,石窟几近荒废,寺院建筑也被焚毁;清顺治八年,木构窟檐和寺院得以重修,康熙皇帝还曾为云冈寺御书匾额“庄严法相”,乾隆年间亦对石窟有所修葺。

李嘉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