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变化)江苏援青教师:教育如育白杨,培根、拔节、凌云

来源: 新浪新闻
2024-07-10 14:39:44

  中新网青海海南7月9日电 题:江苏援青教师:教育如育白杨,培根、拔节、凌云

  中新网记者 张添福

  步入夏日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校园内参天的白杨,扎根大地,挺拔秀美。

  “我一来,就感觉一排排白杨特别让人赏心悦目。”两年前的七月,拥有二十多年教龄的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教师王景花,与常州“组团式帮扶”优秀教师团队一起,开启自己的江苏援青岁月。

  “白杨拥有一种精神的象征,即使是在缺水的环境中,也能够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23江苏教师年度人物”荣誉称号获得者王景花说,这跟教育很像。

  青海是江苏唯一承担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双重任务的省份。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10年开始,江苏启动对口支援青海海南州工作。自2016年开始,江苏对口帮扶青海西宁市和海东市,2021年起,协作范围扩大至青海全省。

  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工作队领队、江苏省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南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王凯介绍,江苏不断深化人才支援和智力支持,加强两省教育系统的交往交流交融,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给予青海全方位、全省域支持,把教育援青工作打造成江苏对口支援协作的一张“金名片”。

  “说起援青,首先肯定是接受组织的要求。但作为教育人,都有一点初心和梦想,比如在青海、西藏等这些地方做一点事,把自己的余力发挥出来。”王景花说。

  正如当地不少藏族学生起名叫才仁措、拉毛措一样,到了青海,王景花给自己起了个名字——花景措。措,藏语里有湖泊和大海之意。

  作为江苏援青教师,王景花本来只需援青一年半,但到今年七月,她在这里教学已满两年时间,“我从高一带了一个班,我想要把他们带到毕业,不要中断,能够看到他们有一个好的结果。”

  在王景花眼里,海南州拥有自己满意的教育环境,“虽然缺氧缺水,但空气质量好;学生懂礼貌,可爱、善良、朴素;本地教师工作积极,向善、向上、向好;上级教育部门也非常关心关注教育。”

  “但因为偏远,教师外出培训等获得提升的机会比较少。”王景花说,“有时候,我们对学生讲,学生其实都在听,也会去做,但因为基础弱,做起来效率就慢一点。”

  “所以我们的教育,其实就像白杨,有一个缓慢的过程,不急不躁,慢慢等待它的变化。”她说。

  这些年,江苏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近9亿元,实施170余个教育项目,青海省受援地区“家门口的学校”越办越好。海南州高级中学基础设施建设亦受益于此。

  但学校 不仅要有“面子”,还要有“里子”。

  在海南州高级中学,江苏援青教师团队发起白杨工程,通过培根、拔节、凌云三个行动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青年教师,也要像育苗一样,要培根立本、拔节铸魂。”王景花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新教师奔赴岗位后,便开展青蓝结对,“新教师是需要人带的,希望第一年入职、第二年过关、第三年能够胜任。”

  除了教学,王景花和江苏援青教师团队一起,发起爱心公益活动,多方筹资一百五十多万元,设立奖教金和爱心助学金等。

  另据了解,2010年以来至2024年6月,江苏共向青海选派挂职教育干部人才473人,选派支教研究生388名。截至2023年底,江苏共有137所学校与青海124所学校开展结对,结对广度从重点县区向青海省全域拓展,结对范围从中小学向全学段拓展。(完)

  <strong>光明智库:如何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符合农业强国建设要求的“三农”干部队伍,用好用足各类人才?</strong>

  两岸青年同台献艺,汇元台青基地带来歌舞《恭喜发财》,台湾青年曾雍凯、厦门青年方的等两岸青年纷纷登台表演,台胞们共唱《两岸一家亲》,现场喜气洋洋。参加围炉茶叙活动的台胞们互拜早年,互道新春祝福,分享交流在湖里创业、生活、工作的点滴和新年的愿景,共叙两岸亲情。

  田阳区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是百色秋冬蔬菜外销主要集散地之一,来自各地的货车有序进出,交易红火。一间间铺面前,工人们娴熟地进行果蔬冲洗、分拣、装箱、入冷库等工作。批发市场负责人高海玉介绍,依托预冷处理和冷链运输体系,市场汇聚了来自华东、华南、东北等区域的大量采购商,目前批发市场日交易量达1000吨以上。<br />

  很多快递员、外卖员也选择在春节期间坚持工作,相关企业则为他们提供了相应补贴。

  在白鹿原影视城,最新打造的冰雪版《夜谭·白鹿原》带来冬季夜游的新体验;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人工造雪让游客沉浸在“雪落长安”的美景中;华清池景区对《长恨歌》演出进行全面优化,升级了雪景、冰效、火把、火海等冰火元素……西安多个景区通过提升演出效果、加强服务质量吸引游客,旅游热度不断提升。

  两年前,海北村淘汰了一台老式10蒸吨燃煤锅炉,安装了一台14MW(20蒸吨)秸秆直燃锅炉,为当地1428户居民和全镇公共设施提供集中清洁供暖,惠及全村83%的人口。半年供热期消耗秸秆1.48万吨,替代燃煤8225吨,节约燃料费用支出约300万元,减排二氧化碳2.1万吨,还被纳入农业农村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服务与提升项目。

李文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