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 欧洲多国政要及车企:反对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6-13 22:41:24

  中新网6月13日电 综合报道,当地时间12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拟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 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税率从17.4%到38.1%不等。

  这番罔顾事实和世贸组织规则的裁决一经披露,立即招致多方质疑和反对。有欧洲车企直言,“欧盟委员会正在损害欧洲企业和欧洲的利益”。

  ·匈牙利

  匈国家经济部部长纳吉·马顿在一份政府声明中表示,匈牙利不同意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保护主义不是解决方案,”纳吉表示,合作和自由市场竞争才是需要的。

  ·德国

  德国联邦数字化和交通部长维辛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表示欧盟委员会所谓反补贴税“打击了德国企业及其顶级产品”。

  “降低汽车价格需要通过更多的竞争、开放的市场和更好的商业条件(来实现),而不是通过贸易战和市场孤立。”他表示。

  ·挪威

  挪威财政大臣韦杜姆表示,作为插电式汽车的先驱,挪威不会加入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提高关税的行列。

  韦杜姆还向彭博社表示,“对本届政府而言,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既不适宜,也不可取”。

  除此之外,不少欧洲跨国车企和行业协会也发出反对和质疑之声:

  ·宝马集团

  “这项增加进口关税的决定是错误的。欧盟委员会正在损害欧洲企业和欧洲的利益。”德国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OliverZipse)表示。

  他认为,贸易保护主义会引发连锁反应,“以关税回应关税,会导致孤立而非合作。对宝马集团而言,增加进口关税等保护主义措施,无法帮助企业提高全球竞争力。自由贸易仍然是宝马集团的指导原则。”

  ·大众汽车

  大众汽车认为,从长远来看,征收此类所谓“反补贴税”对增强欧洲汽车行业的竞争力不利。

  “我们拒绝它们……欧盟委员会作出上述决定的时机,让当前德国和欧洲对电动汽车疲软的需求雪上加霜……这一决定的负面影响超过了对欧洲、特别是德国汽车行业的潜在利益。”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表示,“我们不需要不断增加的贸易壁垒,我们应该本着世界贸易组织的精神,努力消除贸易壁垒。”

  该公司认为,“如果保护主义的趋势站稳脚跟,将给所有相关利益相关者,带来负面的经济后果。”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

  该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表示,欧盟的举措进一步增加了全球贸易冲突的风险,对欧洲汽车行业来说,现在宣布的措施可能带来的潜在损害大于利益。

  不少分析也明确指出,一旦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将带来负面影响。

  欧盟中国商会调研显示,对大多中国车企而言,欧方加征10%以上关税即为高位区间,将给对欧出口带来直接负面影响。当前的17.4%到38.1%的临时关税区间,意味着严峻的市场准入障碍。

  欧盟中国商会指出,欧方对华电动汽车调查政治操弄迹象明显,单边保护主义性强。欧方发起调查并非基于欧洲业界实质性申诉。相反,许多欧洲行业代表在不同场合表达对调查的担忧,认为其将对中欧企业在电动汽车供应链、创新研发和市场合作等领域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展反补贴调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12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这起反补贴调查是典型的保护主义。欧方以此为由,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损害中欧经贸合作和全球汽车产供链稳定,最终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

  对于欧盟披露拟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2日表示,欧方罔顾事实和世贸组织规则,无视中方多次强烈反对,不顾多个欧盟成员国政府、产业界的呼吁和劝阻,一意孤行,中方对此高度关切、强烈不满,中国产业界对此深感失望、坚决反对。

  近些年,万广华多次回到江苏农村,他发现江苏农村空心化现象已非常严重。“村里基本看不到年轻人,即使是回流的劳动力,也没有回到村上或土地上。稍微有能力的,都举家在镇上买房子定居,条件再好一点的选择在县级市、地级市乃至省城。”

  德国电视一台5日报道称,德国外长希望在她的印度之行中加深与该国的伙伴关系——也是因为要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德国目前正试图从战略上重新定位自己与中国的关系,因此有意加强与印度的战略伙伴关系。然而有分析认为,从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在美欧压力下坚持不站队、不制裁俄罗斯就可以看出,这个国家有它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德国的“希望”未必能够成真。

  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这些都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的新形势,也是我国接下来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重要依据。

  任建明观察到,高校在建设纪检监察学科过程中,缺少对“服务的客户是谁?他们有什么需求?你的专长在哪?培养的人才能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通篇考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我国今年冬季总体偏暖,前冬偏暖,后冬偏冷。李如琦说,尽管影响我国的寒潮/冷空气次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但是寒潮的强度并未降低,即全球气候变暖并没有限制极端寒潮事件的发生,未来极端寒潮仍然可能在东亚频繁出现。

  IDC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智能机市场出货量约1.4亿台,同比下降14.4%。雪上加霜的是,因芯片断供,华为早已被归为“others”。2022年8月,华为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显示,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016亿元,同比下滑5.87%。从各板块收入来看,下滑主要还是其消费者业务受到影响。不过,好消息是,这是华为在经历了六个季度的负增长之后,销售收入终于止跌回升。

吴与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