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能源创新飞跃:绿色路径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来源: 羊城派
2024-06-27 10:48:09

  中新网嘉兴6月26日电(胡丰盛 黄彦君)海上风电打破“能源孤岛”,“万户光伏”带动绿色共富,“两山+双碳”赋能未来乡村,新能源充电桩助力城市出行……在浙江,“上山入海”的能源发展故事,正在不断焕新。

  6月25日,“能源高质量发展浙江行”联合采访活动在浙江海宁启动。浙江省级有关部门、在浙央媒、省级媒体、能源行业媒体、该省能源企业负责人等参加。

  “十年间,浙江省内电源装机从6484万千瓦增长至13077万千瓦,加快建设以特高压为核心、500千伏为骨干的主网架,3条特高压直流大动脉相继落地浙江,累计向浙江输送电量6400亿千瓦时,浙江外来电实现从2014年919亿千瓦时,到2023年2095亿千瓦时的跃迁。”活动现场,国网浙江电力相关负责人用一组数据,总结了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浙江实践。

  在增长跳动的数据背后,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

  对作为资源小省、消费大省的浙江而言,提升能源发展能级、保障电力可靠供给,关乎当下、牵系未来。十年来,面对能源大考,浙江交出了怎样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海宁市袁花镇长啸村曾经是“养猪村”,该村三分之一农户养猪,年出栏生猪2万多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村民们逐渐意识到,要转变发展方向了。

  不养猪养什么?在国家电网帮助下,长啸村试点“电力+农业”的现代智慧农业模式棚顶装光伏棚下种蘑菇“农光互补”。1.88万块光伏板成了村里的“阳光存折”,年发绿电550万度,增收59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相当于节约1680吨标煤,减少排放二氢化碳4350吨。

  光伏座椅、光伏路灯、光伏垃圾桶……如今,走进长啸村的“零碳公园”,“光伏+”元素到处可见。正是这样奇特的零碳公园,激活了村民的新生活,长啸村也成了乡村旅游“网红村”。

  从养猪村到“零碳村”,一个村庄足以窥见时代变革。截至目前,海宁已并网户用光伏达4402户,总装机容量27700千瓦,预年发电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时。

  产业发展过程中,能源是不可或缺的驱动力。如何告别“野蛮生长”,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境?

  在浙江省湖州市,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联合国网湖州供电公司,以测、评、用、治为导向,对电、气、煤、油等39类消费数据和经营数据进行定期智能归集后,进行统计与核算, 构建了碳效码智能对标体系。

  钢铁企业是用能大户,位于湖州市南浔区的一家浙江省龙头钢铁企业,一直在实施技改、调整能源体系。但限于钢铁生产特性,碳效提升空间不足,该企业负责人查询得知企业碳效码等级是5级,处于行业中下水平。

  在对企业风机、泵机、压缩机、锅炉等用能设备进行详细计算分析后,碳效工程师为该企业出具了一份包含14项优化建议的节能诊断报告。按照“诊断书”,该企业一边引入石墨烯电机、改造加热炉,余热回收节能降碳技改项目,减少能源消耗,一边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升单位增加值水平,已将碳效等级提升至4级。

  发展能级跃迁、绿色低碳蝶变、创新驱动引领……眼下,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尚在书写新篇章,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的浙江,在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上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完)

  “住院部的楼上面好多人在呼救,有人在大喊,有人在窗户外边坐着,也有人拿着毛巾示意这里有人。”季女士称,当时浓烟特别大,有人把病人推到窗边试图转移,但可能因为楼层过高不知道该怎么办。

  13日上午,浙江省党政代表团瞻仰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认真聆听讲解,细看图片实物,追忆峥嵘岁月,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党政代表团表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奋斗艰苦卓绝,百年巨变举世无双,要结合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彰显学深悟透、感恩奋进、实干争先。

  自2021年三孩生育政策实施以后,一些地方比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采取了育儿补贴等普惠性政策来促进生育。虽然各地发放补贴标准、方式和对象都有所不同,但都旨在缓解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再生产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沈阳最新补贴政策亦是如此。

  庄帅则认为,实现半日达的关键点在于,一方面需要合理的仓配布局,大部分平台会选择自己的优势城市先试点,另一方面根据数据再进行相应的仓配布局调整。

  据4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2.8%,而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5.2%,并产生积极外溢效应。“中国经济正在强劲复苏,这不光对中国意义重大,对全球也同样重要。”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CDF年会上指出,2023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达到1/3,甚至超过1/3。

  另有NBL球队拒绝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表示不便谈扩军的事宜。有熟悉NBL球队的知情人士表示:“有些NBL球队,因为长期看不到升CBA的希望,背后投资人也有情绪,甚至流露出离开篮球的念头。”

李四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