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出台新政加强生态环境常态化监督管理和问责

来源: 川观新闻
2024-06-02 06:42:24

  中新网西宁5月31日电 (记者 孙睿)记者31日从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获悉,青海出台新政加强生态环境常态化监督管理和问责。

  青海省委办公厅、青海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常态化监督管理和问责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去年底,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青海省进行了督察,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督察典型案例和反馈问题的整改,结合平时督察发现问题和问责实际及案例,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深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问题”研究和落实。

  《实施意见》由总体要求、常态化行政监管、常态化监督问责、工作要求4部分组成。建立预告、收集、受理、提醒、评判、严管、督查、宣传8项机制,用有效管用的机制保障生态环保常态化监管落地落实。从强化政治监督、监督贯通、执纪问责、以案促改、担当作为5个方面,推动监督问责的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从加强组织领导、督查落实、成果运用3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同时还提出常态化行政监管的8个方面工作机制,贯穿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的理念,各项机制前后承接、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捋顺了如何预防、发现、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创新了生态环境监管模式。

  为更好做好《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有效衔接,青海省官方配套制定了常态化监管问题责任追究触发机制,坚持综合研判、分类处置原则,明确了“什么情况下问责、由谁问责、问谁的责”的各类 情形。触发机制启动后,将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职能部门监管责任、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责任“三责”同追。(完)

  当下,从黄河滩区到沂蒙老区,从黄海之滨到运河之畔,从丘陵山岳到盐碱滩涂,一幅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三生三美”诗情画意图逐渐舒展,齐鲁乡村正在巨变中迈向振兴。

  “赏年画 过大年——2023我们的小康生活美术作品展”“古版新韵 开门大吉——2023年中国十八地传统年画联展”“奋进新时代 共绘富裕路——长三角三地民间绘画交流展”……近年来,年画专题展览精彩纷呈。纵观这些展览,展出的作品大都继承了传统年画浓烈的色彩、朴拙的表现手法,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在广泛汲取传统艺术营养的同时,一些作品还融入当代审美,呈现多元面貌。除了借鉴木版年画、农民画等艺术创作特点,创作者还在作品中融入剪纸、插画、设计等元素,使画面更具装饰性。像王奕驰《桃兔临春》围绕“四川手工剪纸”和“绵竹年画”展开创意表达,将“兔子摘桃”进行夸张化的艺术处理,增强了画面动感和活力;整体配色对比强烈,使作品充满设计美感。又如宋晨《风雅新生》彰显国风意蕴、陈伯卿《四季里的小康青年们》融入奇思妙想等,都赋予年画新的审美意境,使年画形式焕然一新。

  出发没多久,队员们的睫毛上、帽子边便镶上了晶莹的冰挂,就连“巴特尔”的鼻孔周围都挂了霜。

  洋溢在中国普通人脸上的幸福感,让加西亚深受触动。而一些西方媒体罔顾事实、刻意抹黑中国的做法,则令他生厌。2021年9月,他在推特上连发14条推文,宣布将放弃从事30余年的新闻工作,因为“令人厌烦的反华‘信息战’几乎耗光了我的新闻职业理想”。

  拓展“新”空间

  近日,黄光裕之妹、国美电器董事长黄秀虹发声,释放国美新一轮战略调整的信号,一度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程鸿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