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博物馆“火”起来的秘诀在哪里

来源: 直播吧
2024-06-13 00:19:00

  作者:李思辉(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国家文物局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殷墟博物馆新馆将于2月26日对公众开放,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陈文物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属于首次亮相。同时,该馆展陈注重多元融合、凸显故事趣味、增强沉浸体验。

  正如专家所言,殷墟上承四方汇集文明之趋势,下启连续不断、多元一体文明之格局,是中华文明进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殷墟博物馆新馆的开馆关联着殷墟地位的无与伦比,关联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关联着文化自信的根脉所系,从历史、文化的层面上讲,意义重大。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博物馆之所以为“馆”,正在于它有着公共性、开放性,它应与千千万万普通人产 生这样那样的关联、互动乃至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强调:“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同志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近些年,党和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以博物馆为载体的历史文物空前重视,博物馆也迎来“百花竞放、争奇斗艳”的全新局面。都是博物馆,不同博物馆的观众认可度、主动参与度并不相同。有的博物馆一票难求,节假日需要提前抢票;有的博物馆门可罗雀,即便是旺季也萧条冷清。这一冷一热,究其原因,是观众本位意识强不强。若只顾“自说自话”,没有考虑到大多数观众的感受,怎么可能看到热闹非凡的文博盛景?

  故宫博物院为啥这么火?不仅因为它是“旧时帝王家”,而且因为它非常注重与公众的贴近性。抛弃了高冷范,玩起了“剪刀手”雍正,卖起了御猫神器,推出了爆红的口红胶带,做起了宫廷饮食……与时代同频、和年轻人同行,这样的故宫当然更聚人气,这样的故宫文物展示当然更具活力,这大概就是好的公共博物馆应有的样子。

  殷墟博物馆新馆虽还未正式开放,但它在办馆理念、策展思路上显然已经开始凸显公共性、注重贴近性。媒体报道显示,为了让文物“活”起来,该馆注重多元融合、凸显故事趣味、增强沉浸体验,以青少年为主体对象,高标准开发“萌宝寻商”“字见殷商”等研学课程……相信这些亲民的努力,将会收到公众的积极回响。明明非常“高大上”,却偏偏愿意和你我促膝长谈;明明相当严肃板正,却每每愿意向公众展示温和亲近——公众的积极回响,便是对这份真诚的呼应回馈。

  事实一再证明,公共博物馆“活”起来,才能“火”起来,才能摆脱曲高和寡之困。博物馆及其馆藏越是厚重,越要厚积薄发;越是深沉,越要举重若轻。否则,哪里来的平等对话,哪里来的交流互动,哪里来的文化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各类博物馆都应该更加注重宏大叙事下的个体感受,尽力避免呆板保守,以更加轻松明快、可亲可近的面貌走进大众生活。

  <strong>全国大部气温在波动中“爬坡” 11日起强冷空气赶到扭转偏暖格局</strong>

  在本届文博会文化科技·数字创意馆,一款以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的数字教育项目“孔乙己”,吸引了不少参展商与观众前来体验。

  为烈士寻亲难免会影响生意,程雪清的妻子忍不住埋怨:“一天到晚不着家,你到底图啥?”

  “为军兵种部队战友提供优质保障的同时,我们自己也是深化联勤保障体制改革的受益者。”喻翔辉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所在任务分队的官兵上高原时,由于人数不多,自我组织伙食保障困难。在新联勤保障体制下,任务分队保障可以就近纳入驻周边部队保障盘子,进行区域集中筹措。他们找到在附近驻训的陆军某旅协商主副食和生活物资挂靠保障,很快就和该旅官兵吃上“一锅饭”。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公使唐锐出席活动时表示,教育交流在中马两国友好关系中发挥重要推动作用。他期待“汉语桥”俱乐部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活动,吸引广大中文爱好者加入其中,感知中马多元文化,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更好地服务中马百姓民生、服务中马交流互鉴。

  具体来看,今天,新疆北部和西部山区、西藏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其中,新疆北疆北部、西藏西部局地有大到暴雪。江南中南部、华南大部、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其中,广东东北部和西南部沿海、海南岛北部等地局地有大雨。

杨佳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