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评:网络正能量,见证中国乡村的幸福模样

来源: 光明网
2024-06-30 11:49:21

  中新网北京6月28日电(左宇坤)白天,他们可能是小城里摆摊的老板,或是送快递的小哥;夜幕降临,他们会成为绿茵场上的超级球星。一身盛装叮当作响的苗侗姑娘是最亮眼的啦啦队,吹奏芦笙的男人则会趁着中场休息时一路“笙”歌。

  2023年,全称“贵州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的“村超”成为网络热词。村里的球赛火遍中国、出圈海外,普通的村民一下变成耀眼的明星……小说和电影里才会有的传奇故事,在中国贵州省黔东南的小县城真实发生。

  “村超”为什么能火?这里有中国乡村幸福的模样。在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里,多个有关“村超”的报道入围,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3月,活动终选结果揭晓,经过初选、专家审核评议、网络展播投票、终选以及结果公示,550件网络精品脱颖而出。从丰富的网络精品中,我们看到了更多中国乡村的温暖故事。

  物产丰饶,手艺精妙。苹果、木耳、茶叶、黄花……这些来自乡野田间的“土特产”,是农民增收的希望,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一篇篇报道里,我们看到大江南北万物丰茂,各地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一个个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惠及百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我国是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中国73%以上的非遗项目保存在传统乡村。非遗成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我家乡的文明遗存’网络主题传播活动”描 绘了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文化

  乡村美丽,经济勃发。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作为中国式美丽乡村的典范,浙江省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同时,重塑着乡村治理现代化格局和乡风文明。

  美丽乡村成发展“金名片”,乡村蝶变获联合国点赞。“千万工程”在实践中持续深化、不断迭代,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如何转变发展理念、调整发展方式,特别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报道里的一个个生动案例成为重要抓手,践行着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口袋富裕,精神丰盈。在浙江绍兴,鲁镇和未庄成了现实中明媚的新地标;在山东高密,一个红高粱影视城在田野中崛起;在湘西边城,“翠翠”每天等待着世界各地来的游客……“文学照进现实”的奇妙,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美丽蓝图,都被凝聚在《文学里的村庄》等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故事里。

  足球场泥点飞溅,你方唱罢我方登台;古村的千年古榕,见证着无数老少的欢声笑语。乡村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承载着文明记忆、家国情怀、血脉传承。在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故事里,具有中国特色的美丽乡村,焕发着无尽的光彩。(完)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回顾了中华民族长期探索和实践现代化道路的艰辛历程,以及党领导人民在探索中取得的重大成果。这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凝聚起全国人民的磅礴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行稳致远。”中央委员、河北省省长王正谱表示,我们一定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领域、全过程,确保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取舍定夺之际,把握平衡之间,一道道世界性难题,考验的是运用之妙的智慧和勇气。

  春播粮食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春管粮食产量占主要口粮的近四成,抓好春耕春管,对于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至关重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要及早谋划全年粮食生产,抓实各项保障措施,全力以赴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好势头。

  “欢迎来到直播间的朋友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地道的汉阴红薯粉条和腊肉,欢迎购买品尝!”汉阴县双乳镇双乳村电商服务站的王云梅一边介绍特产,一边看着屏幕上不时闪动的订单,不断感谢大家的支持。

  过去一年,新疆建成农村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552公里,在此基础上新建公路汽车客运站27个,乡镇快递网点实现全覆盖、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水果:原则同蔬菜,不做过多限制。

谢大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