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发布抗菌药物发展状况报告:研发中的抗菌药太少 创新也不够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15 09:19:50

  来源:财联社

  当地时间周五,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关于全球临床和临床前开发中的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的最新报告。报告指出,尽管临床开发中的抗菌药物数量从2021年的80种增加到2023年的97种,但仍迫切需要新的创新药物来治疗严重感染,并取代那些因广泛使用而失效的药物。

  这份报告于2017年首次发布,评估当前的药物研发管线是否适当地应对这些耐药性病原体的感染,在上个月,世卫组织颁布了《细菌优先病原体清单(BPPL)》,以指导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MR)的研究、开发和预防控制策略。

  2024年的BPPL包括15个抗生素耐药病原体家族,这些病原体被分为关键、高和中三个优先级类别。总之,这两份文件旨在引导抗菌药物研发,以更好地应对日益增长的AMR威胁。

  当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对药物不再有反应时,AMR就会发生,使人们病情加重,增加难以治疗的感染、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因此世卫组织已将AMR列为全球十大公共卫生威胁之一。

  世卫组织负责抗微生物药物 耐药性的临时助理总干事Yukiko Nakatani博士指出,AMR只会越来越严重,但我们开发新的开拓性产品的速度不够快,不足以对抗最危险和最致命的细菌。“创新仍然严重缺乏,即使新产品获得授权,获取也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在各种收入水平的国家,迫切需要治疗的患者根本无法获得抗菌药物。”

  报告认为,考虑到研发所需的时间和失败的可能性,不仅研发中的抗菌药太少,而且创新也不够。在正在开发的32种治疗BPPL感染的抗生素中,只有12种可以被认为是创新的。

  另外,产品线方面也存在缺口,缺少儿童用药、更方便门诊病人的口服制剂以及应对耐药性上升的药物。

  报告指出,自2017年7月1日以来,已有13种新型抗生素获得了上市许可,但只有2种代表了新的化学类别,可被称为创新药物,这凸显了发现既能有效抗菌又对人类安全的新型抗菌药物所面临的科学和技术挑战。

  令人鼓舞的是,一些非传统生物制剂,如噬菌体、抗体、抗病毒制剂、免疫调节制剂和微生物调节制剂等正越来越多地被探索用作抗生素的补充和替代品。然而,对这些非传统生物制剂的研究和监管仍需进一步加强。

  世卫组织强调,在努力开发新的抗菌药的同时,需要同时努力确保这些药物能够公平获得,特别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责任编辑:欧阳名军

  纪检监察一级学科在今年9月才正式进入学科目录,但西南政法大学已经培养了4年监察法人才。谭宗泽介绍,2018年5月至今,监察法专业已招生369人,本科159人,均在当年已经入学的新生中选招,而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面向社会招生。今年6月,首个监察法学实验班本科生全部顺利毕业,已有三届监察法实务方向法律硕士研究生(法学),两届监察法实务方向法律硕士研究生(非法学),以及一届监察法学硕士研究生(学校自主设置二级学科)毕业。学校对录取的学生没有特殊要求,除在职攻读的学生外,目前也没有定向学生。谭宗泽说:“多数毕业生选择上会倾向于公务员尤其是纪检监察方面的工作。”

  可以注意到,目前广州、郑州等多地都正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方案(第九版)》和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要求,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把申办女足世界杯作为目标,这是中国针对世界女足发展潮流、中国女足现状所作出的客观决定。从出台的《方案》看,分为“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组织保障”三个主要部分。

  目前,佛山南海“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佛山高明“中车四方现代有轨电车车辆制造基地”、佛山云浮两市共建的“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等三大氢能产业基地已形成规模。

  颜宁在11月1日的演讲中提到,“基础研究与药和医密不可分”。从病床到实验室,到制药公司,再回到病床,打通这个端到端的联系,正是深圳医科院的重要使命。

  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11月17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解释,“二十条”中这一条很重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应对病毒的变异,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张惠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