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伤人案,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很明确

来源: 凤凰网
2024-06-30 04:52:01

  胡友平生前留给人们的最后身影,是阻止歹徒行凶。在这起恶性事件中,一个普通中国人在生死关头,下意识地挺身而出,用身体抵挡刺向其他无辜者的尖刀。这一义举让人感动,并在中国社会得到高度认可,这从官方的追授,以及互联网上的追思中 可见一斑。

  我们对所有受害人表示超越国界的人道主义慰问。同时需要指出,任何社会都是复杂的,即便是在治安良好的地方,恶性袭击伤人事件也难以完全杜绝。我们在谴责犯罪行为的同时,还要看到中国普通民众在面对犯罪行为时的正义感。包括不久前吉林发生的4名外籍人士和1名中国游客被刺伤事件,同样是偶发事件,也都有中国人见义勇为。在面对暴力时,没有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区分,只有正义与罪行的搏斗。它折射出的是中国整个社会良善、友好、大无畏的精神特质,这种特质已经嵌入中国社会的DNA之中。

  我们注意到,日本民间舆论在相当程度上与中国社会同频共振,在此前传出这名女士身受重伤后,不少日本网友对她伸出援手的行为表达钦佩,为她的身体状况祈祷,对她反复表达感谢,等等。这些都是中日民间交往最真实的情感。应当看到,无论是中国籍女士奋起保护无辜者,还是日本网友对这名女士的感谢,都有着共通的价值取向,那就是对暴行的严厉谴责,以及对义举的钦佩与推崇。

  事发后,有个别外媒对案件进行了以偏概全的歪曲解读,还有的将偶发的刑事案件进行“政治化”操弄。回归这一案件本身,这些外媒应当全面看待事发以来中国社会的反应。事件发生后,凶手被当场抓获,见义勇为得到褒奖,谴责暴力成为互联网上的强大共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第一时间表达了遗憾,强调将继续一视同仁保护在华外国人安全。善与恶,是与非,在中国社会是十分清楚的,并不存在什么争议。

  中国无疑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中国正在持续朝着社会稳定、人民安全的方向前进,在华的外国人群体同样将享受一个更加法治化、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根据中国公安部的数据,2023年,全国公安机关立刑事案件数、查处治安案件数较2019年分别下降12.9%、9.7%,每十万人命案发生数为0.46起。中国是世界上命案发案率最低、刑事犯罪率最低、枪爆案件最少的国家之一。近来不少外国博主在中国旅游的视频在西方社交平台上爆火,也佐证了这一点。

  根据GISAID数据库收录序列显示,CH.1.1于2022年7月8日在印度首次采集发现。近1个月,CH.1.1及其亚分支在全球序列数占比超过6%。截至2023年1月30日,已在67个国家或地区监测发现,主要在英国、丹麦、新加坡等国流行,在英国近一个月内上传的新冠病毒序列中占比约为25%。

  近期“超额储蓄”引发较多讨论。超额储蓄,简单来说,就是相对于往年,2022年的居民新增存款明显较多。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这与2021年全年的水平相比,多增7.94万亿元。

  建设好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是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务实行动。

  <strong>一二线城市楼市有望率先复苏</strong>

  <strong>辽宁检察机关依法对徐从琪决定逮捕</strong>

  在定制栏目中,定制内容在头条的播放量突破500万,系统化的专业解读吸引大量关注;在定制话题中,经济学家、律师、医生等各行各业的人士热烈讨论,用户积极参与,港珠澳大桥、高铁、白鹤水电站、广州塔等中国基建的“名片”,高频出现在分享中,话题截至目前,讨论量突破6.2万,阅读量突破1.7亿;

郑铭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