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酒“白银20年”落幕!“黄金20年”才刚刚开始

来源: 金台资讯
2024-06-25 14:23:56

  

  什么是名酒?可以这么表述:感官风味美、标准严苛、历史悠久、工艺独特、产区独特、不可复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简而言之:美而独特的全国品牌。

  从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到今天,70多年过去了,国家名 酒中确实有一些掉队了,但名酒的第一阵营变化很小,美而独特的全国品牌并没有什么新面孔。为什么?

  

  一、二、三届的国家名酒,在被认定的时候,至少已经发展了100年以上。经过100年以上的修炼,理念千锤百炼,工艺千锤百炼,品质千锤百炼,在无数同行者100年的长跑中,成为越跑越灿烂的幸存者。在它们成为国家名酒之后的几十年里,产区、工艺、品质、文化、品牌、产品又经过了“名酒人设”的千锤百炼,构筑了其他品牌无法复制、无法模仿、无法跨越的护城河,成为民族产业伟大的领跑者。“品质+文化”是它们共同的荣耀、集体的特征,是它们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卓越基因。

  

  名酒一直是稀缺的。1988年名酒价格放开之前,名酒都是按计划供应、凭票买酒的;1988年之后,极个别名酒找到了市场经济的“钥匙”,大多数名酒比较滞后,才有了“劣币驱逐良币”、“广告酒”的短暂辉煌。那个时候,消费者对广告酒趋之若鹜,连名酒自己也对前途没有信心。然而,进入新世纪之后,名酒企业逐渐适应了市场经济,掌握了营销、品牌等等工具,找回了本属于自己的辉煌,回归到了“品质+文化”制胜的名酒本质。可以说,过去的20年,是中国名酒的“白银20年”。

  为什么说是“白银20年?”因为“黄金20年”才刚刚开始。

  

  在中国酒业协会的“十四五规划”里,有一句很容易被忽略的话。规划中写到,到十四五末,名酒产量要翻一番,从“十三五”末的4%增长到8%。十四五期间,几乎每家头部名酒企业都在快马加鞭扩大产能。直到今天,严格地讲,名酒产量依然不足规上企业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朋友们总是盯着规上企业的数据,殊不知,规下企业的数量是规上企业数量的10倍以上。如果把全中国的白酒产量和销量全部算进来,名酒产量和销量可能不足5%,远远不能满足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整个白酒产业来说,产能可能是过剩的;对于头部名酒企业来说,供给不仅过去是稀缺的,现在是稀缺的,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依然是稀缺的。

  

  如果说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是“丛林法则”,那么分析市场走势,一定要想明白“谁吃谁”。市场上那么多“小虾米”日子过得很滋润,“小鱼吃小虾”的阶段还远远没有完成,大鱼、小鱼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连个遭遇战也打不起来,大鱼怎么就会有“生存危机”呢?

  

  民以食为天,民以酒为乐。粮食是每个公民的必需品;酒是人类社会的必需品。不一样的“必需”,同样的“刚需”。不一样的阶层,有着不一样的“白酒刚需”。即便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日渐复杂严峻,大家对预期都比较谨慎,但过去喝20元价位的,今天正在向喝50元价位努力;过去喝200元价位的,今天正在向喝400元价位努力;过去喝500元价位的,今天正在向喝千元价位努力。做空名酒的,深深知道名酒的价值,深深知道“名酒黄金20年”才刚刚开始;恐慌的,则是“丛林”里的小鱼小虾。如果你们不恐慌,让那些幕后的“做空者”们怎么重新洗牌、怎么重塑规则、怎么拿到更大的话语权和更大的利益?

  责编 / 于雪莲 

美编 / 娜仁托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责任编辑:李显杰

  据央视新闻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9月17日12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9月18日,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了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办公室,接线人员自称是该校研究生,目前正在办公室负责轮岗值班,而研究生口中负责对接此事的办公室负责人“张老师”正在开会,暂时无法接受采访。

  格拉德尔是一名丹麦古董经销商,多年来一直是大英博物馆的“忠实粉丝”。2020年,他在线上购物网站发现有人在使用假名出售曾登记在大英博物馆目录上的藏品,并且确认盗窃事件就在近期发生。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李戎认为,由于房地产在我国居民财富中占比极高,相对更为敏感。同时,近些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从防过热转到防过冷。此时,贸然实施房地产税将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乃至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资料显示,苏孝林是甘肃省政府原参事,还是中国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历任兰州歌舞剧院院长、兰州大剧院院长、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政府参事等职,2021年4月退休。

  格拉德尔:4年后,我几乎同时有了两个发现。一个是他在2015年末卖出的另一个宝石碎片,我保留了当时的照片以及屏幕截图,我碰巧发现这也被收纳在1926年大英博物馆的出版物中。我试图警示当时的买家,后来得知这件物品辗转落到了我同事手上。我告诉他这是来自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后,他马上给大英博物馆写了信,告知他们自己似乎有一件他们的藏品,想要返还。那时候正值新冠疫情封锁期间,大英博物馆不仅对游客关闭,也对工作人员关闭,没人能进去,那时候什么也做不了。但至少如果偷窃者在大英博物馆内部,他也不能再进去偷东西了。

杨坚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