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产权+”模式 推进金融资本下乡

来源: 新民晚报
2024-06-16 08:28:50

  今年以来,榆中县在扎实开展宅基地农房一体不动产登记、林地经营权不动产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的基础上,依据法律和相关文件,积极探索开展“产权+”新模式,即“农村产权+质抵押,农村产权+担保”等业务。通过打通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流通堵点,进一步释放农村土地价值。

  今年3月,榆中农合银行通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成功为客户兰州锦达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放了1000万元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该笔贷款的成功落地是榆中县农村产权交易在盘活农村存量资源的积极尝试,也是榆中农合银行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上实现的创新突破。

  “今年,我们到榆中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办理了集体经营性资产流转交易,然后将交易鉴证书通过抵押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这些钱大概半个月就到账了,我们主要用于蔬菜育苗、蔬菜种植、包装材料购置等方面,确实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兰州锦达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蒋玉峰说。

  据了解,该公司是一家集蔬菜种植、育苗、加工、贮藏、销售于一身的现代农业企业。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创新基地生产、贮藏加工、物流配送、农超对接、电商销售、流通追溯的产业链,带动当地种植户1200余户,带动蔬菜种植面积达30000多亩。

  为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难题,榆中县依托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加强政策联动,与银行紧密协作,量身定制农村产权交易信贷产品。通过出具交易鉴证书,为其量身定制授信方案,有效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成功发放榆中首笔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鉴证抵押贷款,将农村产权转化为“真金白银”,为企业提供了坚强的金融支撑,为后续发展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也为农业产业发展导入金融活水。

  一张交易鉴证书,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荐各金融机构进行抵押登记,便可从银行渠道获得融资输血,从而解决农业大户资金周转困难问题,缓解了企业商业贷款难的压力。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动了金融资本进农业、进农村,为进一步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要素支撑。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贵智 特约记者 张永琰

上一篇

责任编辑:尉 旖涵

  “卖全球、买全球”,在宁波,外贸产业担当了全面走向国际的探路者。

<strong>  (国际观察)英国“脱欧”三年 “最初的梦想”实现了吗?</strong>

  总台记者 金荷淼:这里是上海洋山港的盛东码头,这里正停靠着一艘长达400米的大型货轮,它是中远海运“天蝎座”,从埃及塞得港远道而来,下一站要去往天津新港。1月30日晚这艘货轮抵达之后,码头就开始了繁忙的装卸工作,8000多个标准集装箱要在这里周转,10多个小时之后,这艘货轮会从这里再次起航。

  “1月中国PMI指数为市场带来了惊喜。”ING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彭蔼娆博士表示:“当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为50.1,较2022年12月的47.0有大幅改善。非制造业的PMI指数为54.4,带来了更大的惊喜,远超市场预期的52.0及2022年12月的41.6,这显示出农历新年假期的消费复苏较预期强劲。”

<strong>“四海团圆景”</strong>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呼伦贝尔2月1日电 题:“资产过亿”的老人与“林海”

陈冠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