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女子的银行卡频繁收到钱款后又被转走,罪魁祸首竟是保险业务员

来源: 股城网
2024-06-28 10:36:19

  来源:法治进行时

  去年,家住丰台区的郑女士经历了一件糟心事,她和老伴从未办理过贷款,却突然收到还款提醒,突然多出来的贷款究竟是怎么来的?到账的钱款又去了哪里?这背后是什么人在操作?

  2023年7月,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郑女士,突然收到了银行短信,显示她的银行卡收到了4万元的转账。郑女士莫名其妙,正寻思着哪里来的钱时,银行又给她发了一条短信,说4万块钱被转走了。

  随后的几个月,郑女士的银行卡多次收到金额不等的转账,但同样没多久就又被转出了。这让郑女士慌了神。郑女士赶紧前往银行查询,银行账目显示,郑女士收到的这些钱,都是各个保险平台的贷款。

  郑女士和老伴都七十多岁了,二人都有退休金,从没贷过款。面对突如其来的频繁贷款,一家人都感到一头雾水。这么多笔保单贷款,为什么要在自己的卡里周转一圈?

  据郑女士回忆,自己投保的保险公司业务员张某曾来过家中。张某说,保险公司回馈老客户,准备了礼品,特意亲自登门给郑女士送来。当时,张某还用郑女士的手机进行了一通操作。郑女士怀疑,这些贷款可能和张某有联系?

  原来,张某不光是送礼物,他还以要对老客户进行认证为由,要求郑女士做了人脸识别。就在张某离开后不久,郑女士之前收到的钱款就突然被转走了。

  随后的日子里,郑女士收到了多条贷款的催收短信。发现异常,郑女士的家人报了警。很快,民警将张某抓获,随后案件移送至丰台区人民检察院审查 起诉。

  郑女士是在买保险时认识的张某,作为保险公司业务员,张某的服务对象中有不少老年人客户,因服务态度热情耐心,他取得了众多客户的信任。为了提升自己的业绩,拿到更多的提成收入,张某看着自己的客户名单,动起了歪心思。

  张某以送礼物为名,来到郑女士家,使用郑女士的手机,进行人脸识别,假借郑女士名义办理了“保单借款”申请。贷款审批通过后,资金很快汇入了郑女士绑定的银行卡中。

  得逞一次后,张某愈发肆无忌惮,利用郑女士对其的信任,多次采用相同方法,假借郑女士名义,冒领贷款。经检察机关审查,2023年7月至2023年9月间,被告人张某以办理客户信息变更为由,假借郑女士名义冒领贷款196200元。

  近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以张某涉嫌盗窃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记者:薛东阳

责任编辑:张文

  就算如此,李梦也有焦头烂额的时候。“只要一个孩子头疼脑热,剩下两个很快就会跟着‘中招’,没有一次有谁被落下的。”全家人浩浩荡荡去儿童医院的情景,上演了好几回。

  在窗帘店里,记者把镜头对准这对夫妻。刘晓晖坐在缝纫机前裁制窗帘,廖珮盛把刘晓晖做好的窗帘铺在地上,将铅笔夹在耳后,拿尺子开始测量。画着画着,廖珮盛突然发现算错了数据。“你不光晕车晕船,现在还晕镜头,你干脆叫廖三晕吧。”爽朗的刘晓晖打趣道。

  比如,战略与策略。在去年的“开班第一课”上,总书记谈到要重视战略策略问题,强调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在这次开班式上,他指出,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全局性、稳定性,也要“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

  <strong>二、江苏南通、广东广州王某等人生产、销售假药案</strong>

  主笔丨龚雪辉 刘瑞琳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资本市场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较大,取得明显效果。首先,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工具,满足其融资需求,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市场开拓、品牌培育等多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其次,资本市场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工具也为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制度空间,创造条件。”

郑俊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