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中国特色话语的对外译介,需要准确规范与融通中外的有机结合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4-06-16 06:41:57

  中新网北京11月25日电 (国璇)“中国特色话语对外译介,不是简单的字面转换,需要规范与融通有机结合。”

  25日,在新时代对外话语创新高峰论坛暨第三十五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颁奖典礼上,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原党委书记、《中国翻译》杂志主编杨平在主旨发言中表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既要准确表达中国思想、分享中国知识,也要使国际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实现有效传播和交流。

  “话语不仅仅是符号形式,更是思想内容。话语体系构建首先是具有体现中国气象、中国风格的价值观话语构建。”杨平认为,特色话语 的基本特征归根到底要看是否具备主体性、原创性,这也是国际传播的基础。

  “规范准确与融通中外的有机结合,是我们的一点体会思考。”杨平以当代中国特色话语外译传播平台为例,介绍了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和中国翻译研究院近十年的实践探索。她表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是个系统工程。这种有机结合首先是话语生成的规范与融通,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准确传达中国思想,确保中国底色、中国视角、中国立场,维护中国利益。

  在准确规范的前提下,国际传播公共产品的话语表述应“尽量贴近译入语受众的语言表达和思维习惯,客观平实,避免过度宏大叙事和修辞过度”。杨平说,话语生成过程中要有国际传播意识,让国际受众听得清、听得懂、听得进。

  话语的翻译与转换方面,杨平认为,重要核心概念需要统一规范的外译表述。同时,译文文本表现形式和体例应国际化和专业化。

  杨平表示,规范与融通的结合还表现在对外译介工作机制,即工作流程的规范与中外专家的融通。

  “规范与融通不是对立的关系,规范不是要排斥融通,按照原文字面把中文简单换成外文字;融通不是要丢掉规范,脱离原文,天马行空,任意妄为。”杨平说,准确规范与融通中外的有机结合是检验对外话语质量和国际传播效果的基本原则。(完)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等来了朋友打车送来的一大束玫瑰花和一本拆了封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书里一句话被圈了出来:“人生最大的幸事,莫过于在富于创造力的壮年发现了自己的使命。”彼时,我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身心俱疲地走在回家的道路上,情绪有些低落。可当我走到家门口,看到朋友捧着花远远向我跑来时,巨大的幸福感笼罩全身,所有黯淡的情绪都消失了。

  开拓创新方面,新时代的中国,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探索全球发展新路径。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期待向中国寻求发展的经验。

  <strong>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谢剑锋:</strong>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现在研究都证实,趴过来能够降低插管率,改善病人愈后,我们要督促这些病人趴过来。因为这群重型的病人暂时还不需要插管,我们希望通过非常积极治疗措施,去保护我们的肺,防止肺的损伤进一步进展,不让他向危重型发展。

  中国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24小时):+86-10-12308、+86-10-65612308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认为,人类发展需要两大准则保证,一是稳定,二是增长。没有稳定和增长,其他都无从谈起。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就是专注于保障这两大基本准则。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斯托尔滕贝格认为,军事支持将确保乌克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继续存在,并促使俄罗斯接受谈判。

牛静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