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南昌“小”藠头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来源: 金台资讯
2024-06-13 19:39:09

  中新网南昌6月12日电 (熊锦阳)眼下正是藠头收获的季节。12日,在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流湖镇,“红谷滩区藠头丰收节暨产品交流推介会”开幕。活动现场,多家企业与当地签下订单,预订今年产出的大批藠头。

  流湖镇属半丘陵半滨湖地区,是以农业为主的人口大镇。当地土壤含沙量高,具备种植藠头的各种优良条件。当地引进种植的“生米藠头”是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有色白、层多、肉脆等特点,因其具有杀菌、健胃、消食、除腻的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村里之前存在许多未开垦的荒地,为了更好地发展藠头产业,我们将这些荒地统一开垦承包,让村民在种植粮食作物之余还可以有一份来自藠头的额外收入。而且村民种植的藠头全部由公司收购,也不用担心销路。”在流湖镇党委副书记陈小武看来,“农户+公司”的藠头种植模式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2021年,流湖镇政府引进了一家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投资600万元在流湖镇设立了藠头加工项目,并建设了流湖镇藠头产业基地,目前已引进先进生产检测设备,打造了完善的技术和质量管理运行体系用于加工生鲜藠头。“公司一年可以生产2000吨藠头,生产的藠头主要销往广东、福建、深圳等地区,同时还会出口至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公司负责人黎国水告诉记者,每年藠头丰收季,公司都会按照市场价收购当地村民种植的藠头,让农户吃上“定心丸”。

  “采收、清洗、腌渍、切割......藠头加工的许多步骤都需要人工操作,我们会优先招聘当地村民,每年能提供近百个工作岗位,人均一年可以增加2万元以上收入。”据黎国水介绍,每年6月藠头采收结束后,村民还可以在土地里种植水稻。“藠头的茎秆部分可以作为肥料还田种植水稻,通过‘水稻+藠头’的轮作模式,既不影响粮食主产区的水稻种植,又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是一种节本增效的新型耕作模式。”

  村民邓水保是流湖镇的藠头种植大户,承包了20 0余亩土地种植藠头。“藠头种植投入成本低、产量高,最主要是不用愁销路,种出来公司就能收购。今年采收后,我准备再种一轮其他作物,增加收入,现在日子是越过越有味。”邓水保说,去年种植的200余亩藠头已全部长成,亩产可达5000斤,每亩利润在1500元左右,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截至目前,流湖镇藠头种植规模达3000多亩,已带动1015户农户走上藠头产业“致富路”。此外,当地还与南昌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和南昌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助推藠头产业提档升级,培育当地特色产业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流湖镇土地资源优势,全面提升藠头生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带动农业结构优化,提高综合效益,赋能乡村振兴。”陈小武说。(完)

  界面新闻注意到,2022年8月,国家卫健委网站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工作的通知》指出,近期,广东、云南、浙江等地报告集中回国人员发生输入性疟疾聚集性疫情,疟疾集中发病和再传播的风险加大。各地要强化疟疾监测工作,加强各入境口岸和隔离点入境人员的疟疾监测,重点关注入境人员的原始来源国信息,对近期出现过发热症状者必须开展疟疾检测,及时发现、尽早处置,在具有再传播风险的地区要及时开展媒介监测和疫点处置,及时阻断传播风险。

  在治疗手段的选择上,过去乳腺癌治疗以化疗为主,除了主流的化疗药物外,市场上根据不同类型的乳腺癌治疗药物也在不断更新迭代,目前已有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等手段。其中,在整个乳腺癌接近70%的人群激素受体表达阳性,需要进行内分泌的后续治疗。这也意味着,作为内分泌治疗中的基石性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片的需求量较高。 

  做电器代工的伊塔科技也直观感受了疫情带来的疏离感。疫情以前,何兴茂每年要往日本跑四五趟。三年不见客户,最直观的感受是新产品和新项目的推进变得非常困难。过去日本客户频繁到中国出差,重要事项和细节,两三天就能确定好。但疫情以后,确认一个细节,就得寄一次快递,寄快递耗时一个星期,客户反馈过来,又是一个星期。“改好以后,你做资料给他,他确认好我们再做样品,做好样品再寄,又是一个星期。”对这样的反复确认,何兴茂极为苦恼,影响营收还在其次,一旦上新节奏被打乱,错过销售节点,会给客户造成巨大损失,之前积累的信任关系也会受到极大的损耗。

  为坚守契约精神,她没有选择破产,而是勇敢地承担起债务。历时十年,她靠着摆摊卖衣服还清了全部债务,因此被大众誉为“诚信奶奶”。

  但顾丽轻松不起来。纸类文具行业竞争充分,价格透明,客户随时能“货比三家”。在质量控制、产品交付上稍有不慎,企业的日子便不好过了。要巩固竞争优势,必须不断开拓新客源,而且获得认可、建立信任的过程极为漫长,不知道要超预期地完成多少个小订单,才能换来一个稳当的大单。

  就这样,年广九靠着卖瓜子在1976年成了百万富翁,那时的他还不满40岁。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连“万元户”都很稀有,而年广久的钱已经多到要用麻袋装。

杨雅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