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称数字化转型“从建设期进入收获期” 科技架构与人事调整落定

来源: 青瞳视角
2024-06-07 08:43:5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黄子潇 深圳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科技管理部为近年兴业银行科技架构调整后设立的部门。

  据5月30日兴业银行官方公众号消息,该行的科技架构从此前的“一委四部一司”调整为“一委四部一院二司”。记者注意到,“四部”的名称发生了变化,科技管理部并非2022年成立的原“四部”。

  2023年,兴业银行信息科技投入83.98亿元,同比增长1.78%。

  平安银行前CIO加入兴业银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平安银行前CIO唐家才已出任兴业银行科技管理部总经理。

  唐家才为国有大行出身,拥有银行业和互联网两个领域的从业经历。

  公开履历显示,唐家才拥有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硕士学位,在农业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工作了15年曾任农行软件开发中心处长。2015年初,唐家才出任网商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2020年,出任阿里巴巴场景金融事业部总经理,2021年6月,出任杭州阿里巴巴智融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在2022年9月,唐家才回归银行业,出任平安银行行长助理兼首席信息执行官。2023年4月,他曾撰文表示,随着数字化转型第一阶段工作的顺利完成,平安银行的转型也开始步入深水区,平安银行将全面实施云原生转型,推动平安银行数字化转型进入新阶段。

  平安银行方面,唐家才离任意味着平安银行首席信息官一职再度出现空缺。接近平安银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平安银行下一任CIO或从内部擢升。

  数字化转型“从建设期进入收获期”

  2021年,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在该行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把数字化转型作为生死存亡之战”。

  今年5月,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兴业银行发布消息称,数字化转型蹄疾步稳,逐渐从建设期进入收获期。目前,已初步构建起涵盖“1+5+N”的“数字兴业”体系,持续融入各类生态场景,深化数字兴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与之对应,近年来,兴业银行科技架构持续调整。

  2024年5月末,兴业银行发布消息,在科技架构上,兴业银行已发展为现在的“一委四部一院二司”,包括数字化转型委员会、科技管理部、数据管理部、数字运营部、安全保卫部、金融科技研究院、兴业数金公司、兴业普惠科技公司。

  伴随着科技架构的持续调整,兴业银行也在持续招揽科技人才。

  去年8 月,兴业银行发布总行科技管理部招聘启事,其中显示,兴业银行科技管理部系总行一级管理部门,办公地点设在上海、福州两地,所招岗位包括IT培训管理岗、IT规划管理岗、架构管理岗、质量管理岗、运维管理岗。

  据兴业银行2023年年报,兴业银行在加大科技投入。2023年该行信息科技投入83.98亿元,同比增长1.78%,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98%。截至报告期末,兴业银行科技人员7828人,较上年末增长16.85%,占员工总数比例为13.91%。

责任编辑:张文

  对每个喜爱中式美食的人来说,每顿饭不仅配菜得丰富,主食也得有滋有味。其中,来自泰国的长粒香米总能吸引不少人的目光。资料显示,泰国香米从1992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并逐步垄断国内高档米市场。

  “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干预政策是‘支持一国打压另一国,支持一派打压另一派’。”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尤其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一边对伊朗极限施压、全面封堵,一边扶持沙特对抗伊朗,导致沙伊关系剑拔弩张。可见,外部干预是沙伊两国出现断交局面的主要因素。

  详戳→<a href="https://weibo.cn/sinaurl?u=https%3A%2F%2Ftyj.fujian.gov.cn%2Fzwgk%2Fxwzx%2Fsxdt%2F202303%2Ft20230306_6126677.htm" target="_blank">https://tyj.fujian.gov.cn/zwgk/xwzx/sxdt/202303/t20230306_6126677.htm</a>

  应勇要求,“要通过充分的科学调查研究,想清楚检察改革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措施、建立什么样的制度机制,把未来一个时期检察改革的规划制定好、落实好。”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主任医师郭鑫表示,妆字号产品只能外用涂抹。有些不良商家把它当作注射产品,注射到消费者面部之后,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比如面部皮肤的红肿、破溃、反复发炎,甚至无序生长、变形,美容不成,变成毁容。

  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古力巴哈尔的每次“出场”都很有意思,每次讲述的故事也不尽相同,会根据西方的需要来“定制”抹黑中国的内容。比如西方炒作妇女议题时,她就把与妇女“问题”相关的故事“编得很严重”,声称“要拯救新疆维吾尔族妇女”;西方需要炒作所谓“强制绝育”“强迫劳动”等话题时,她的故事就会突出相关描述。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西方炒作的所有话题全都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怎么会这么巧?

林莹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