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在南极战风斗雪的机械师:退役不褪志 奋勇争先破冰前行

来源: 宣讲家
2024-07-06 02:24:14

  中新网柳州7月 4日电 题:两度在南极战风斗雪的机械师:退役不褪志 奋勇争先破冰前

  作者 覃庆 李丽东 林洁琪

  “参加南极科学考察队层层选拔时,早就设想过将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当真正踏上南极后,尽管遇见困难和危险,我也会坚定信心,攻克难关,别人做不了的,我来做!”来自广西柳州的退役军人、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技能专家韦苏彬说。

  2007年,韦苏彬进入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工作,2008年,他积极响应号召应征入伍,2011年回到柳工继续从事挖掘机和技术研究工作,并加入挖掘机研究院试验中心,成为研究院内备受信赖的“技能大师”。2020年5月,韦苏彬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机械师。

  “祖国如有需要,吾应作前锋。只要国家有需要,我都会一往无前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韦苏彬踏上南极的征途前跟家人如是说。

  2021年在南极长城站越冬时,韦苏彬发现,站区码头附近到处都是暗礁,每年船舶卸运物资时,船艇经常打到螺旋桨,因此他向站长提出用挖掘机清理码头周边礁石的方案,但会面临挖掘机抛锚、报废等无法估量的风险。

  为了安全操作挖掘机,减少损失,韦苏彬对挖掘机进行充分的全面检查、保养维护和测试性能指标,同时持续关注记录海岸线潮汐情况,在充分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最终顺利操作挖掘机将码头周边的礁石全部清理,并把礁石铺设在海岸线做护堤,避免海浪拍打引发路面塌陷。

  在南极的500多天里,韦苏彬先后协助科考队员完成多学科综合考察任务,参与中山站、长城站补给卸货,在长城站驻守,负责车辆机械管理使用,处理各类车辆机械故障,参与完成多项工程建设……韦苏彬充分发扬“工匠精神”,出色完成任务,他被极地中心评为“优秀中共党员”“优秀科考队员”。无论是极端环境下的紧急维修,还是持续优化设备性能,韦苏彬始终挺在第一线,早已成为队员眼中的“能工巧匠”。

  无论是入伍参军,还是投身挖掘机研究,韦苏彬都以创先争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08年入伍后至今,他获得的荣誉将近30项,在柳工的十几年里,他埋头苦干,潜心研究,争当技术尖兵。功夫不负有心人,韦苏彬先后获得全国“操作技术能手”、全国铁道部“尼红奖章”、“柳工工匠”等多项荣誉。

  为什么能再次参加南极科学考察?韦苏彬的回答是“不断学习,超越自我”。入选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后,韦苏彬跟随队伍前往南极恩克斯堡岛,参与南极秦岭站建设。

  韦苏彬表示,南极恩克斯堡岛自然环境恶劣,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行走、站立等普通动作尚且有很大难度,还要面临极昼、狂风、大雪、强紫外辐射等一系列考验。

  2024年1月,在中国南极秦岭站一段上坡路上,韦苏彬在排除机械故障时,突遇12级暴风雪扑面而来,使面罩很快就失去作用,他果断摘下面罩,顶着狂风忍着面部疼痛继续抢修。不到两分钟,故障排除,设备及时投入建站任务中。在南极考察站,像这样的紧急抢修时有发生,韦苏彬无一例外全部成功处置。

  从南极科考归来后,他也没有落下“传帮带”的任务。为了培养青年技术人才,他亲自授课,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毫无保留地为青年技工传授技艺,培养出数十名技能能手。他还带领班组编写完善装配安全操作规程70份,对装配、工程师开展电气、液压和动力的培训,持续为公司培养该领域多名技能人才。(完)

  <strong>滨江集团上述人士表示,从销售上来说,春节是传统的房地产淡季,而在工程建设上,工人基本都要元宵节以后才回来工作,因此,公司的春节假期历来较长,“可能老板觉得大家工作一年比较辛苦了,让多休息休息。”</strong>

  此路段作为西藏陆路“大动脉”,承担着70%的进藏物资和30%的人员运输,年均车流量达130余万辆。路段平均海拔4800米,最低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年均7级以上大风天数有200余天。

  2017年以来,安多交警大队发布预警信息560余万条,开展除雪保通160余次、铲雪除冰500余公里、疏导车辆5.8万余台次、救助被困车辆2000余台次。在109国道累计成功救助1800余名困难群众,收到群众寄来的感谢信、锦旗700余封(面),被誉为“唐古拉山上的‘天路’守护神”。

  一则捐款信息让头部量化私募公司幻方量化在岁末年初火了一把。

  其中,吉利科技集团2021年在南沙设立的全国唯一航天业务集团总部——吉利航天总部,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于南沙“茁壮成长”,目前已布局卫星研发、量产AIT及星座组网、测控、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依托一个研究总院、一个超级工厂、两大运营总部,形成未来出行业务布局,并于2022年6月2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将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成功发射入轨,完成首个轨道面部署。

  拉坯机转动起来了。转盘上,一个布满孔隙、身“披”水藻的灰色茶壶映入记者眼帘。在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湘湖镇的一间工作室里,来自美国的90后“洋景漂”丹尼斯·内马克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这一耗时两年完成的作品——《明亮的海》。在景德镇,大家都叫他“泥的明”。“我喜欢这个名字,它就是我眼中陶瓷的样子,给人一种熟悉的亲切感。”他说。

吴彦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