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评论员观察)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13 03:18:34

亚洲青青草娱乐「開くとどうなるんですか」  迄今为止,神舟十二号至神舟十四号3个任务乘组已经执行了7次出舱活动,进行了大量舱外作业。他们先后在节点舱、气闸舱出舱,验证了新一代舱外服的功能,验证了机械臂协同合作能力,并首次在“T”字构型上进行出舱活动,首次搭建起三舱间舱外行走的“天桥”,首次实现跨舱段舱外行走……OoqlJLB-J8WzDhb9AF7V0dNW-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评论员观察)

  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尽情绽放,中华文化将越发光彩夺目,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丰厚滋养

  善用文化之力,让各族群众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不久前,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姜铁红在排练室里领舞《奔腾》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刷屏。尽管姜铁红当天只是日常穿着,却将这段蒙古族舞蹈跳得潇洒恣意、韵味悠长,被网友评价“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更令人意外的是,作为这个经典舞蹈第五代领舞的姜铁红并非蒙古族人,而是朝鲜族人,编创这段舞蹈的马跃教授则是回族人。多民族文化交融交汇,结下艺术硕果,展现经久不衰的魅力。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新时代以来,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用好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到借助对口帮扶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再到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务实的举措、有效的行动,筑牢了民族团结的根脉,促进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枝繁叶茂,才更显主干生机。近期,反映哈萨克族生活和文化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在国内走红,也在海外受到追捧,成为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一扇窗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尽情绽放,中华文化将越发光彩夺目,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丰厚滋养。

  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工作落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 要途径。”在云南昆明盛高大城社区,汉、回、彝、白等20多个民族的居民生活在一起,每年邻里百家宴、火把节、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让人应接不暇,邻里亲如一家。可见,社区是增情谊、促团结的有效物理空间,更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沃土。也应看到,如今各族群众对信息的交流、对文化的体验,很多都是在网络空间完成的。这启示我们,必须重视并用好互联网,让网络虚拟空间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航班落地后,旅客相继从到达大厅走出,迎面而来的是前来迎接的家人和朋友,等待隔离酒店转运车辆的日子已成过去时。刚走出来和家人团聚的龚女士表示:“听到消息后,我马上订了回国的机票。太开心了,再也不用隔离了,三年了,终于可以开心地回家了。”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3年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综合分析,2023年财政支出将保持一定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还将更注重保障财政可持续、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