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至今信贷指标仍然“很难看”?多位广东银行信贷人士:目前中小行负增长占主流,大行稍好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6-24 21:58:56

  财联社6月24日讯(记者 梁柯志)临近6月末,又是银行“交作业”时间。近日,多位银行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截至目前信贷指标还是“很难看”,尤其中小银行贷款负增长情况“较为普遍”;同时,临近中报,利润指标完成更多靠不良清收回款。

  数据显示,5月末人民币贷款同比增加9.3%,增速环比下降0.3%、连续14个月下降。当月人民币贷款新增0.95万亿,同比少增0.41万亿。

  6月20日,某头部股份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今年以来贷款增长同比明显放缓,尤其4-5月,但是,在股份行普遍贷款负增长的情况下,该行的贷款情况整体还处于较好的水平。

  6月22日,数位广东地区城商行、股份行信贷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证实,目前为止,上半年指标情况“很难看”,实际贷款方面中小银行负增长的情况占主流,大行规模情况稍好,但是利润指标非常差,甚至出现万亿规模仅实现十几亿利润的情况。

  接受采访的其中一位城商行区域负责人表示,目前离6月底时间不多,预计规模方面可能主要靠票据来兜底,利润指标可能会通过加大清收不良贷款来实现,都属于应急办法。

  6月以来信贷需求没有明显改善

  平安证券近期报告显示,高频景气数据并不支持银行业高速扩张:1-4月PMI基本维持在荣枯线附近徘徊,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4月PMI为50.4%,但5月PMI回落0.9个百分点至49.5%,尤其以小型企业的PMI环比回落速度相对更快。

  对与信贷下行原因,6月24日,某股份行深圳分行信贷人士认为,首先社会需求不高,按揭贷款在5月底又出现一波提前还贷,对公零售都偏弱。加上第一季度信贷投放多数已经达到40%的任务,消耗了存量客户,新增又难。

  平安证券报告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商业银行规模增速较年初整体放缓1.9个百分点至9.1%,尤其以股份行增速下滑更为明显,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1季度末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1.2%/4.1%/9.7%/7.2%。

  该人士还认为,随着风险偏好上升和问责机制的强化,大行和股份行在客户策略上高度雷同,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客户更显稀缺。

  分析师林瑾璐认为,结合5月PMI、CPI等经济数据偏弱表现,均指向当前实体需求弱、企业盈利空间窄、投资意愿偏弱;其次目前居民收入预期仍然较弱,购房及消费需求有待修复。

  释放“备用”利润,下半年表现好于上半年

  据信贷证券中期策略报告分析,2024年第一季上市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累计年化净息差分别同比下降20bp、18bp、19bp和22bp。

  分析师张晓辉具体分析认为,外币负债占比较高的国有行受到海外加息影响;城农商行定期存款占比较高,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调降幅度更大;股份行和城商行主动负债占比较高,受益于市场利率下行净息差降幅稍好。

  不过,平安证券袁喆奇认为,考虑到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口径净息差同比收窄20BP至1.54%,同时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同比增速较23年回落1.9个百分点至近5年以来低位的影响,预计全年银行业盈利增长会受压。

  6月24日,城商行广东某区域负责人对财联社表示,目前离6月底时间不多,规模方面可能主要靠票据来兜底,利润指标可能会通过加大清收不良贷款来实现,都属于应急办法。

  此外,信达证券分析师张晓辉认为,虽然银行拨备覆盖率环比微降,但是反哺利润能力仍然较强。截至2024Q1末,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平均为295.27%,同比下降8.82%,但整体仍处于较为充裕的水平。

  对于下半年的利润情况,平安证券预计2024年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增速在1.2%,节奏上先抑后扬,随着年初重定价影响的消退,伴随着存款成本红利的逐渐释放,下半年表现有望优于上半年。

责任编辑:李琳 琳

  我国1月8日起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在此背景下,中医药系统在患者救治和药品供应等方面做了哪些准备?

  大批歌迷来到现场,有歌迷因期待已久而泪洒现场。但很快,就有负面声音传出:明明是来看周杰伦的,在演出中却穿插了大量助唱嘉宾和魔术表演,音响音量还起伏不定——开场音响声音大到吵人,到周杰伦演唱了又忽大忽小。此外,应援荧光棒还字迹模糊、无法发光。

<strong>  爱是耐心陪伴</strong>

  <strong>新京报记者探访朝阳区最大的社区医院——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strong>

  李楠说,浮式风电应用前景广阔,不仅可以就地消纳,为远海设施供电,亦可协同发展海洋牧场、海水制氢、海洋旅游、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形成综合能源岛等跨界融合的海洋产业新生态。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开发,叠加绿电溢价效应,浮式风电有望超预期实现平价开发。

  谈及重点行业和地区,金壮龙表示,针对机械、石化、轻工、汽车、电子等规模大、占比高、带动性强的支柱行业,分业施策、分类研究制定稳增长工作措施。针对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增长快、潜力大的新兴产业,加大培育支持力度,打造更多新的增长点。

钱汉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