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弟子”学做小烧饼 一口饼香与中国文化“对话”

来源: 封面新闻
2024-06-13 20:46:14

  中新网丽水6月12日电(邵燕飞 周健)穿好围裙,津巴布韦留学生米莱在缙云烧饼师傅的指导下,揉面、包馅、撒芝麻、涂糖油……出炉后的烧饼咬上一口,“嘎吱”一声,口齿生津。“不要小看这一个小小的烧饼,背后有着大故事。”米莱一边品尝一边说道。

  今年25岁的米莱正在浙江大学就读,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乡村发展的关注,他曾将缙云烧饼的传承、推广、发展、富民等内容作为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近日,他来到浙江缙云河阳古民居的一家烧饼店,通过烧饼制作与中国文化“对话”。

  缙云烧饼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轩辕黄帝在缙云仙都以山泉和面,贴在丹炉内烤饼,所烤出的饼色泽金黄,香气扑鼻。之后当地百姓效仿之,用竹木作外桶,以窑土为内壁,制成烧桶,专用于烤饼。“炉传千百世,饼香五千年”,如今,一座缙云城,半城烧饼香。

  “面团的大小要均匀,压成的面饼要四周薄、中间厚,这样包馅的时候肉馅不会漏出来……”现场,烧饼师傅卢窕娃向米莱示范摘面团、压饼皮、包馅的过程,一个接一个,米莱逐渐掌握了其中的诀窍。待烧饼桶芯壁温度达到200℃左右,他鼓起勇气将未涂糖油的一面饼坯涂上水后迅速贴实炉壁。“很不错,刚学习就敢把手伸进高温的炉子里贴烧饼。”卢窕娃夸赞道。

  面皮经高温烘烤后慢慢膨胀、泛黄、变脆……四五分钟后,香气迸发。卢窕娃介 绍,眼下,缙云烧饼师傅们还推陈出新,榴莲烧饼、牛肉烧饼、咸蛋黄烧饼等各种“新奇”口味层出不穷,“缙云烧饼市场越来越大,多种口味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一个个烧饼出炉,前来品尝的人争先恐后。饼皮金黄松脆,半焦的糖油闪着光亮。米莱咬一口,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感受到麦香、肉香、葱香、菜干香、芝麻香、糖油香在口腔中融为一体。此时,他想起家乡津巴布韦的一句俗语——“良好的关系是通过吃饭促成的”。

  “每道美食都有故事,借助美食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米莱表示,譬如通过缙云烧饼,他了解到缙云的历史以及当地政府在传承、推广、发展烧饼制作技艺时所做出的努力,“其中让我惊讶的是,缙云烧饼推进了菜干、芥菜种植、烧饼桶、炉芯等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实打实地帮助百姓们增收致富”。

  如今,缙云烧饼在中国各地开了8000多家门店,品牌分店还遍布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米莱期待今后也能在津巴布韦吃到缙云烧饼,同时家乡的人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仅仅从这一个烧饼,我们就能学习到很多关于文化保护、产业发展方面的知识,用来造福我的家乡。”米莱感叹道。(完)

  春节期间长线游

  声音的现场感有了,如何让疫情阴霾下的网友切实感受到音乐疏解人心的力量?鲁黎介绍说,“剧院将社会焦点与受众心理融入内容策划中,迅速邀请到‘爱乐人’白岩松作为讲述人,旁征博引间,引导大家感受到音乐中昂扬着的春天的生机。录制时,导演团队已经提前完成对总谱的详细镜头划分与各环节串联设计,与灯光团队克服了舞台灯到影视灯的跨领域磨合,力图通过镜头语汇配合、助力音乐性格与情绪发展。”

  首场线上演出获得了网友们的一致认可。播出当晚,网友们纷纷留言“明明隔着屏幕,怎么感觉像置身音乐厅一样。”“效果真的太棒了”。

  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尚庆华研究员指出,奇异罗平龙化石是科研团队在过去十余年对罗平生物群的持续研究中发现的,它体型像现生的水生蜥蜴,属于一种原始的鳍龙类,归入肿肋龙科。肿肋龙科和贵州龙科亲缘关系较近,在分类上同属于肿肋龙超科。不过,罗平龙的吻端很长,超过其头部的一半,这与短吻的贵州龙差异较大,代表了两者在摄食和运动上不同的生态适应。

  搭载“易四方”技术的车型,由于整车核心系统防护能力达到IP68级别,拥有良好的车身及座舱密闭性,故甚至可以凭借四轮独立矢量控制功能获得应急浮水脱困能力,展示了远超传统燃油汽车的动力技术应用方式想象空间。

  本报记者 苏向杲 杨 洁

柯一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