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老油田变身“碳减新星”

来源: 广州日报
2024-06-20 19:49:15

  中新社盘锦6月19日电 题:老油田变身“碳减新星”

  作者 李晛 韩宏

  主机轰鸣作响,巨大的熔岩储罐高耸挺立,输气管道错综复杂……“这是世界上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它创新将熔岩储能技术应用于油田注汽领域。”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设计院院长孙雁伯告诉记 者,该试验站自2023年11月运行以来,已累计注汽1.82万吨,替代天然气120万方,碳减排近2600吨。

  今年一季度,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形势时指出,中国油气钻探能力及配套技术跻身国际先进水平。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涵盖电化学、压缩空气、飞轮、重力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中国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和多场景应用。

  作为中国最大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辽河油田连续37年保持油气千万吨规模稳产。但高耗能、高碳排现状严重制约油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为此,辽河油田创新研发出全新的电热熔盐储能注汽工艺流程。孙雁伯称,熔岩储能技术在油田领域的应用,有效降低化石能源消耗、提升绿电消纳能力,未来可实现绿色能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力争每年减耗天然气10.4亿方,减排二氧化碳225万吨。

  “目前,新疆油田熔盐储能项目已经立项。”孙雁伯说,此项目的推广为中国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事实上,熔盐储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只是辽河油田走低碳转型之路的案例之一。

  5月底,国务院发布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等重点任务。未来,中国将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们争当能源能效领跑者和碳中和先行者。”辽河油田公司总经理王希友表示,近年来,辽河油田在产量结构优化、技术进步节耗、天然气上产增效和燃油燃煤归零等方面,着力推动全过程节能减碳。

  “我们在采油系统,集中推广智能、节能技术;在集输系统,大力实施关停并转减等集约化改造。”王希友说,今年前五个月,辽河油田能耗总量同比下降5.53%。

  王希友表示,辽河油田还将加快地热、光伏、氢能、风电、光热、余热利用等系列新能源替代工程,推动清洁能源规模化。

  例如在氢能利用方面,辽河油田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技攻关,油区内,深入开展氢能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不断提高油田氢能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应用实效;油区外,积极推进大连长兴岛、通辽市、赤峰市绿电制氢项目,拓展炼化用氢、加氢站等上下游一体化应用。

  “目前我们已摸排风光资源895万千瓦,正积极统筹多地风光电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推进‘炼化+新能源’协同发展。”王希友如是说。(完)

  今起三天,华北、黄淮等地的霾天气将继续发展,公众需做好呼吸系统防护工作,减少室外运动,关注自身健康。今天是元旦小长假结束后返岗首日,山东、河南、河北及四川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能见度较低,公众早高峰出行需小心慢行,注意交通安全。

  如今行走在川渝各地,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现场。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2年川渝共推进实施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160个,远超2021年的67个,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27%。

  “很高兴中方采取了开放措施。”在中国新闻网报道中,越南驾驶员武青平表示,中方防控工作十分完善,入境手续办理都很顺利,为越南司机及货物通关创造了便利。

<strong>戈壁滩上蓬勃生长</strong>

  十年来,人民永远是贺词中的主角。人民当中,习近平主席最挂念的,还是那些困难群众。2015年年末,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他又一次提到了农村贫困人口。

  当然,尽管中美关系面临了诸多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十分确定的,那就是中国的稳定性将对中美关系形成积极塑造。这种稳定性既包括我们负责任的大国态度、对美外交原则和政策的确定性,也包括中国坚持“办好自己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综合实力的发展,并让自身的发展与时代大潮紧密交织。我们当然希望中美关系在2023年实现积极的进展,但就算出现“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我们也毫不畏惧。

章宜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