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重感冒,谨慎坐飞机?

来源: 闪电新闻
2024-06-02 07:07:56

  气温乍暖还寒,感冒的人不在少数,不少患者得的还是重感冒。日前有一网友发帖表示,自己因为重感冒后坐了飞机耳朵巨疼,被诊断为急性中耳炎。此事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不少网友也分享自己有类似的经历。

  对此,南京江北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倪荣生解释,重感冒后耳朵咽鼓管功能确实会下降,而这正是影响耳膜的重要原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严重了还会穿孔,来自前空乘的经验”“春节期间刚经历过,做吞咽和张大嘴都没用”“以前不知道,刚好有一次感冒坐了飞机,在飞机上一觉醒来突然感觉耳朵像被蒙住了一样,可把我吓 的”……在“亲大鱼”帖子的评论区,有相似经历的“病友们”聚在了一起

  那么重感冒坐飞机容易耳朵疼甚至中耳炎究竟是为啥,有科学根据吗?在接受采访时,南京江北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倪荣生肯定了这一“热知识”。他表示,这与人体内一个叫做咽鼓管的管腔有关。“咽鼓管一头在鼻腔后方的鼻咽部,另外一头在耳膜后面一个叫鼓室的腔。”专家介绍,咽鼓管是连接鼻腔和耳朵之间的一根很细的管子,其主要功能就是调节鼓室的压力,还具有引流的作用,假如鼓室里有液体,可以把液体给排出去。

  通常情况下,咽鼓管是“关闭”的状态,而在打哈欠、做吞咽动作或者捏鼻子鼓气的时候咽鼓管便“打开”了。“我们坐飞机的时候,特别是起飞和降落的时候会感觉到耳朵里面闷,就是因为耳膜外空气压力产生了变化,因此这个时候咽口水、打打哈欠之类的动作让咽鼓管开放,也是帮助调节鼓膜内外压力。所以在乘坐飞机的时候咽鼓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潜水的时候也同理。”

  得了重感冒,患者鼻腔里大多堵塞了很多分泌物,导致咽鼓管通向鼻咽部的咽口被分泌物堵塞,还可能因为被鼻腔炎症波及,导致咽鼓管咽口肿胀而堵上。“这种情况下,咽鼓管功能下降甚至丧失,无论是打哈欠还是做吞咽动作,它的管道都打开不了,内外压差大,就可能导致耳膜的损伤,轻则引起中耳炎,重则导致鼓膜的穿孔”,倪荣生解释。

  <strong>特约评论员 管姚</strong><strong>:</strong>我注意到,国防部发言人谭克非昨天(20日)就此回应记者提问,强调中方持积极开放态度、双方正就此保持沟通协调的表态,引起海内外媒体普遍关注。路透社周日发自北京的电稿,标题是《中方对与美防长会晤持开放态度》。我个人预判,两位防长在金边参会期间双边会晤,是大概率事件。军事对话是中美高层交流对话的延续,是因应中美元首会晤后两国交流互动的新态势,这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当然,如果中美防长在金边见面,这将是两人自今年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实现双边会见后,再度面对面,对稳定两军关系有正面意义。&nbsp;

  但另一方面,职称或职业农民评选也面临“热度”不高的情况。中国新闻周刊随机联系了多个有一定种植规模的农业大户,他们几乎都对评职称一事不知情,有的还误以为接到了诈骗电话。

  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说,核酸检测点的布局,事实上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一种安排,是方便群众愿检尽检和应检尽检的安排。采样点应覆盖辖区内的服务人群;根据不同人群需求,错峰提供采样服务;针对人口密度较大、人流量比较高的社区和场所,通过增设采样点位、增加采样人员等方式,扩大采样服务的供给等。

  1990年出生的卢正冠读了20多年书,自认是个“文艺青年”,喜欢音乐和旅行。但职场等待这位博士的,可不单单是沈阳窗明几净的实验室,还有贵阳山区里的加工厂。

  “这个项目的技术工程我们可以做到自主,剩下的就是国际上的科学合作。”葛健说,这种合作不仅包括顶级科学家的科学想法,还包括既有的观测数据和处理方法等。“科学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科研成果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不可能闭门造车。”

  “越南不仅是RCEP成员国,也是《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成员国,能够很好地利用自贸区体系发展本国经济。”印尼经济学家法贾谈起越南时,总是带着一点羡慕的口吻。按照印尼媒体的报道,RCEP预计今年12月在印尼生效,这将让印尼今后经济发展的潜力更大。

李志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