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部:当心太空中的“间谍之眼”

来源: 股城网
2024-07-01 05:33:30

  一些国家的间谍情报机关,可能通过高精度遥感卫星对我国开展实时监视,他们往往利用专业人士的分析数据,甚至“热心”网民提供的坐标信息,持续开展观测窃密。

  我国 幅员辽阔,仅凭间谍卫星的对地观测能力,要想从太空精准搜集窃取我敏感信息,难度不亚于海底捞针。但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个别网民的无心之举在无意间为间谍卫星“指了路”,造成泄密隐患,应引起高度警惕

  ——为境外间谍卫星“定了位”。随着高精度卫星地图应用层出不穷,部分企业为进一步完善数据,打造了“用户共创”机制,鼓励相关爱好者上传标记精确地理信息。个别网民因国家安全意识淡薄,擅自拍摄并在地图应用上传未标识的涉密单位、军事区域等敏感位置信息,导致相关地理坐标数据泄露。

  ——为境外间谍人员“答了疑”。个别网民为获取谈资或炫耀其专业能力,在卫星图像中涉及军事场景变化时,便主动在军事论坛、网络社交平台上分析卫星图像变化原因、分辨军事设施设备型号和建设情况,甚至回答有关我国军事战略、装备研发等信息的提问,造成相关敏感甚至涉密信息外泄。

  ——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搭了桥”。从近期破获的多起非法安装间谍探测设备案例看,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通过网络勾连的方式,招募我境内人员“协助”在机场、港口、军事基地周边安装探测装置。相关人员一旦完成设备安装,境外间谍卫星就能实时接收搜集窃取的敏感信息数据,给我国家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享受科技发展成果的同时,面对看不见的“间谍之眼”,广大人民群众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不断提高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努力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力量。

  ——敏感区域不拍照。在经过各类军事设施、军事场所等敏感区域时,收起猎奇之心,不随意拍摄、上传涉军涉密照片。

  ——涉密信息不评论。在网络社交平台分享个人生活、与他人交流中,收起炫耀之心,不随意参与解答涉军涉密话题。

  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专案组民警先后赶赴福建、四川、广西、河南等地展开抓捕行动,陆续摧毁14个相关犯罪团伙,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30余人,扣押涉案电脑和手机300余部、涉案手机卡与银行卡200张、点钞机和POS机18台。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2023年“老字号嘉年华”启动仪式上的视频致辞中说,要以此次活动为起点,统筹线上线下、全年持续推进,以更高品质的商品供给、更加新颖的消费场景,让群众在品味老字号的过程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随着气温的回升,全国从南到北将陆续进入春季农业生产的大忙时节。记者在全国小麦第一大省河南看到,这里8500多万亩冬小麦返青吐绿,正在抓紧浇灌。

  2月4日,选手张骞予在国家速滑馆内参加“冰丝带”市民速度滑冰比赛。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记者调研发现,一些点餐的“隐形套路”成为消费者超量点餐的“推手”:

  来自格鲁吉亚的乔治自称是一名被中国文化“圈粉”的洋粉丝。“我已经过了8个中国年,今年春节跟我的‘山东老铁’一起包饺子,饺子里放了硬币,要财源滚滚。”

陈绮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