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文物医生”汪万福:解锁千年敦煌的青春密码

来源: 青瞳视角
2024-06-12 16:47:41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题:“文物医生”汪万福:解锁千年敦煌的青春密码

  中新社记者 丁思

  千岁的敦煌莫高窟何以安然步入下一个千年?

  “只要外部环境条件不发生大的变化,依托目前的文保科技力量,为莫高窟延年益寿下一个千年,没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汪万福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

  守护莫高窟32载的汪万福见证了不老敦煌的青春故事。23岁林学专业毕业的他,从保护修复的“小白”,一路成长为壁画和彩塑保护修复研究的专家级“文物医生”。

  “我们的工作和大夫是一样的,大夫给人看病,我们给文物治病,面对同样的病情,医生的诊疗水平是关键。”汪万福回忆说,初入敦煌研究院,在窟区扫沙子、加固崖体、修复壁画等抢救性保护是当时最为紧迫的工作。

  经过一代代莫高人80年“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和数十载国际合作,不仅让“病患缠身”的敦煌莫高窟“转危为安”,也开启了预防性保护与抢救性保护并重的新阶段,让莫高窟重焕光彩。

  莫高窟风沙灾害预防性保护体系构建与示范,中国文物系统第一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一个古代壁画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建成第一个多场耦合实验室、首次提出文物数字化的概念……多年来,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开创诸多先河,并将修炼而成的成套敦煌文保技术,在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推广应用。

  “科技是推动文物保护发展的核心动力,是让莫高窟容颜永驻的秘诀所在。”对此,汪万福还建议,组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破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领域的技术瓶颈;从国家层面制定颁布统一的文物数字化标准,从采集、整理、存储、加工、使用全流程纳入标准规范,强化文物资源、数据、信息开放共享和开发应用,实现文物可公开数据的资源共享。

  如何让千年敦煌与时代接轨?在汪万福看来,“年轻人是值得关注的群体,包括年轻游客、年轻的文保人才。”

  汪万福说,“数字敦煌”全方位解锁古老文化的“潮流基因”,“云游敦煌”“数字藏经洞”相继上线,让敦煌之美连通古今;线下,该院实施“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和“香港青年敦煌实习计划”等公益活动,推出多元化的数字文化创意产品,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

  今年2月,甘肃九部门联合制定出台15条“硬核”措施,大力支持敦煌研究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文博系统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具备精湛修复技艺与知识水平的文物保护修复师更为稀缺。”汪万福建议,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文博机构优势专业,加快建设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高技能人才带徒传技、技术攻关、技艺传承等,真正让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完)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202/2699813252.jpg" alt="" />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旧金山2月1日电 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2月1日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美国共发生52起大规模枪击事件,致87人死亡,创下该机构2014年开始统计此类数据以来的同期最高纪录。

  2月2日,小米集团针对此前小米汽车设计文件泄密一事发布内部通报处理结果,小米方面称,事件的起因是合作方北京某模塑科技有限公司因对其下游供应商管理不善,泄露了小米汽车前后保险杠某个版本的过程稿。

  “老师觉得我有点前途,可以去北京试一下。其实我家里条件不太好,像道场的那些学费对我们来说是很高的。我们就想着先拼那么几年,然后实在不行就回去上学了。”丁浩回忆说。

  新冠产品收入将下滑

  产能过剩将给企业带来降低成本的压力,以量换价。为降本增效,正极材料企业纷纷向上下游拓展。以德方纳米为例,公司拟投资8亿元,在云南曲靖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磷酸铁锂前驱体项目,下游方面则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开展合作。

吴宛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