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茶饮:一场创新融合的“双向奔赴”

来源: 证券时报
2024-06-07 08:47:49

  需求的高速增长促进了养生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养生+茶饮:一场创新融合的“双向奔赴”

  随着夏季中药 房配酸梅汤的短视频爆火,掀起一股养生饮品潮流后,药食同源的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秋冬季这股潮流仍在延续,不少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开起了养生茶饮店,还有不少药店、茶室也都推出应季养生茶饮品。

  需求高速增长

  市场上,降压养生茶、降糖养生茶、减肥养生茶等具有功能特征的养生茶正在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在北京国贸附近一家装修古朴的茶室内,记者注意到50多种茶饮琳琅满目,手冲陈皮六堡茶45元、桃胶暖姜煮红茶46元……摆放10余张桌凳的茶室内座无虚席,养生茶饮品很受欢迎。

  在方庄附近的百姓大药房,一进门,就能看到摆放在门口的几个贴着“养生茶”标识的货架,瓶瓶罐罐里装着菊花、茯苓、黄芪、芡实等中药材,供消费者选择搭配。记者注意到,药店里还有多种分装好的成品养生茶售卖,有补肾茶、祛湿茶、雪梨润喉茶、痛风茶、清肝明目茶、暖宫茶等等。

  养生茶饮店也成为一些中药企业的跨界新宠。今年5月21日,陈李济陈皮养生茶道馆(北京首店)开业。此外,同仁堂旗下知嘛健康、华北制药旗下甄饮子、一方制药旗下一方四季本草轻养茶等,均受到消费者喜爱。

  养生茶的新潮流同样也引起了饮品行业的关注。元气森林2021年推出无糖草本茶——纤茶,业绩连续两年300%增长,成了元气森林新晋亿元水平的品牌。

  养生茶需求的高速增长,也引来了众多入局者参与竞争。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养生茶相关企业共有1390余家,其中近四成成立于5年内。

  新生代的消费选择

  财通证券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随着全民大健康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消费者从被动的寻医问药变为主动的健康管理,药食同源食品等成为热销品类。

  养生同样也成了当代年轻人的新追求。据新华网发布的《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当下的养生消费主力军正是年轻人群体。18~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到了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3.7%。而年轻人对口味、品质有着独特的评判标准,药食同源加滋补类成为新生代消费选择。

  在外卖平台搜索“养生茶”,能看到玉米须桑叶茶、熬夜甘清茶、新会陈皮雪梨汤等多种现制养生茶饮品,定价在15元到30元之间。相关网络数据显示,今年10月16日以来,关键词带有“养生”的外卖餐品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72.20%。

  针对年轻人的养生需求,包括同仁堂在内的众多品牌,推出“熬夜水”等系列产品,据称成分中包含蜂王浆、人参、红枣等食补材料。今年5月,一整根人参纵贯整瓶的“一整根”熬夜水,在罗森等便利店上架后,引发不少年轻人跟风“尝鲜”。据统计,8月份,该款饮料在外卖平台的销量较5月实现了翻倍增长。

  可以说,养生茶凭借健康的标签、多样的口味,吸引年轻人的目光,年轻人已成为消费养生茶的主力军。

  产业尚处起步阶段

  有业内专家认为,“养生茶”正在走俏,市场呈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但养生茶产业尚处起步阶段。

  总体来说,养生茶产品多而杂,以原料形态的产品为主体,缺乏整体、系统化、功能性的产品创新;其次,品牌越来越多,但知名品牌少。如何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化的要求进行产品创新,是养生茶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

  同时也有业内专家提醒,养生茶会选择一些公众认知度比较高的药食同源食材,再结合口味要求调整,不能夸大“养生”的功能。

  “这类产品本质是茶饮,不是药。在原料上会摒弃部分传统奶茶或茶饮使用的人造成分,也会降低糖含量,药食同源也有益健康,但效果如何有待考究。”业内专家表示。

  此外,17日,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西藏东部、青海东南部、川西高原北部、贵州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西藏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雪。

  廊坊市安次区园农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炳松介绍,该合作社基地里的70多座温室大棚分别栽种了番茄、蘑菇、芹菜等新鲜蔬菜,按照成熟周期错峰采摘,都是有机蔬菜。

  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随着中国扩大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疆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由边远地带变成一个核心地带、枢纽地带。

  因为留过学,李毅格外关注“先生们年轻时掀起来的‘归国潮’”。

  “主题实践开展以来,湖州的干部更加自信、发展更具张力、作为更显担当。”陈浩说,眼下的湖州已经形成了一股“势”,包括主要指标的稳进之势、城市能级的跃变之势、内生动能的积蓄之势与干部队伍的争先之势。接下去,将继续系统谋势、扎实蓄势、全面起势,推动城市势能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劲动能。

  “去年5月,我们与淳安县达成相关战略合作,用好这2000多亩‘冬闲田’,助力农民增收,也助力企业增效。”浙江省人大代表,海亮集团党委委员,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总裁时嵩告诉记者,这一模式也会在该省山区26县进行推广,力争覆盖5-6万亩农田。

张康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