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文博会5月23日至27日在深圳举行 将展出超12万件文化产品

来源: 美食天下
2024-06-30 05:36:29

  本届文博会线下主会场设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设八大展馆,即文化产业综合展A馆、B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文旅融合·文化消费展、影视·出版·版权·游戏电竞展、非遗·老字号·工艺美术展、艺术·设计·国潮展、国际文化贸易展。另设52个分会场,分布在深圳全市各区。云上文博会平台将按照展馆展区分类展示文化产品和项目。

  302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

  今年共有6015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比上届增加2419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

  展会还吸引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302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邀请108个国家和地区、3万余名海外专业观众线上线下参会、洽谈订货。展会期间,超12万件文化产品和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将现场展示、交易。

  为塑造展会新气象,本届文博会将重点围绕“六个聚焦”,实现“六个提升”:聚焦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升展会品牌影响力;聚焦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提升展会国际化水平;聚焦文化产品与项目交易,提升展会市场化水平;聚焦优化展会综合服务,提升展会专业化水平;聚焦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提升展会数字化水平;聚焦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展会的参与度和传播力。

  “首展”“首秀”“首发”大幅增加

  本届文博会将全面上新,在展示、交易和展会服务等方面焕发新活力。

  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李强强介绍,在本届展会中,文化产业“顶流”和“新势力”将同台竞技、百花齐放。除头部文化企业参展外,咪咕文化、京东、字节跳动等文化产业“新势力”将齐聚展会。

  “首展”“ 首秀”“首发”大幅增加——本届文博会将举办超100场创新项目及新品发布会和逾20场招商会、推介会、订货会等活动,中影、安东投资、咏声动漫等将进行“首展”“首发”“首秀”。

  文化出海“新三样”展现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力——雅文传媒、枫叶互动、微游互娱等代表网文、网剧、网游等文化出海“新军”将云集现场。

  线上线下融合引领文化消费新潮流——本届文博会将联合淘宝、抖音等互联网直播带货达人现场带货,并与天猫、淘宝合作打造线上交易专区。

  新质生产力成为文博会新热点——光峰科技、丝路视觉、科大讯飞等国内前沿文化科技将集中参展,华为、盘古等将携重磅产品亮相。

  文博会国际“朋友圈”持续上新——今年参展的海外国家和地区达60个,预计将有国内外超9万名观众现场洽谈订货。

  海内外宝藏展品将集中亮相

  本届文博会不仅让参展商“有赚头”,更让市民“有看头”。

  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总经理方石玉介绍,本届文博会将组织海内外“压箱底”宝藏展品、重大文化产业发展成果集中亮相。登上2024央视春晚的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将亮相“文创中国”展区。同时,现场还将推出高水平文艺演出。

  此外,完美世界、三七互娱、中手游、上海米哈游、B站等备受年轻人追捧的平台将带来众多文化产品;系列网游、电竞赛事也将现场开赛。

  本届文博会还将重点打造“文博食尚 寻味中华”非遗美食展区,让观众在逛展之余开启一场“味蕾狂欢”。

  此外,展会还组织不少高校参展,并设置中小学生创新创意设计成果专题展区。南越王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等博物馆和设计专业展也将亮相。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晓雅]综合美国《野兽日报》及《信使报》报道,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当地时间12日对《信使报》早些时候一篇炒作台海紧张局势、题为“美国正为在台美国公民制定撤离计划”的报道做出回应。

  但农人们不能停下来。夏收之后,秋作物播种马不停蹄拉开了序幕。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次“烂场雨”虽然对小麦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但增加了土壤墒情,对夏播作物趁墒抢时播种非常有利。

  从儿时懂事起,杜卫远就和小麦打交道。每到麦收季,全家五个孩子都要泡在麦地里,“小时候一到收麦吓得都哭,太累了。”杜卫远记得,那时候他天天牵着牛碾麦子,家里一共十几亩地,没个十来二十天根本收不完。常年的劳作,使得那个年代农人左手食指的关节处都留下了镰刀划伤的疤痕。而现在,使用大型收割机收割成千上万亩地也不过数天时间。

  宜宾是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确定位的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全省万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核心区,也成为了此次大会的承办地。此次大会凸显国际元素,由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生产国匈牙利担任主宾国,欧洲电池联盟等国际组织、全球知名企业、相关国家驻华使领馆及多家跨国企业参会;同时设置国际合作展区,共有39家国际知名外资(合资)企业参展。

  在原新看来,本世纪中期之前,人口数量、结构、素质和分布的人口机会表现均是人口发展规律的结果,规律难违,尊重和适应规律是我们坚守的底层逻辑。

  他认为,当前学界乃至整个社会对人口问题有一系列误解,出现这些误解是因为没有认真区分人口总量和人力资源的概念。影响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不是人口总量和年轻人总量,而是愿意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活跃的、健康的、有技能的人口总量。

林宜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