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今年来北方最强高温过程:为何高温如此凶猛 未来还要热多久?

来源: 慧聪网
2024-06-14 03:24:39

  中国天气网讯 近期,北方多地炙烤模式持续,河北、河南、山东等不少地方遭遇40℃以上罕见高温,局地地表温度一度突破70℃,妥妥的“热到烫脚”。为何北方高温这么猛?40℃以上高温是不是越来越常见?未来还要热多久?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一一解答。

  一、近期北方高温有多强?

  “6月8日,北方地区开启今年以来最强高温天气过程,10日起进入鼎盛时段,今天(13日)为本轮过程高温最强的一天。”王伟跃介绍,这轮高温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强度强、地表温度高等特点,华北、黄淮以及新疆出现大范围35℃以上的高温天气,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新疆吐鲁番等地成为高温中心,部分地区气温达40℃以上。

  过去5天里,40℃以上国家级气象站呈现爆发式增长,且接连打破历史纪录。11日,33个国家级气象站打破当地6月中旬纪录,4个国家级气象站打破当地6月最高纪录,河北安国(42.3℃)追平当地观测史最高纪录;12日,28个国家级气象站打破当地6月中旬最高气温纪录,山西汾阳(40.2℃)打破当地观测史最高纪录,也是首次冲上40℃;13日截至15时,陕西关中平原、山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大片区域气温超过40℃,山西冀城以40.1℃突破当地6月中旬历史极值。

  二、为何高温这么猛?

  为何这轮高温过程如此强盛?王伟跃解释,近期,华北、黄淮等地被高压脊控制,气流下沉,天空云量少,太阳辐射强,加上空气干燥,白天气温容易快速上升;同时低空干暖气团东移影响华北、黄淮等地,进一步加剧了气温的升高,高温天气就愈演愈烈。

  三、这轮高温还要持续多久?

  王伟跃介绍,14至16日,受冷空气影响,北方高温强度将有所减弱,范围也将自北向南收缩,但高温并不会结束,黄淮西部等地最高气温仍可达35至39℃。预计17日前后,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将会再度发展,部分地区将出现40℃以上高温。20日之后随着新一股更强的冷空气南下,北方大范围高温才可能得到缓解。

  四、40℃以上高温是不是 越来越常见

  截至13日,中央气象台连续7天发布高温预警。不少身处北方的网友吐槽“没有最热,只有更热”、“吸一口空气都烫肺变为写实段子”,也有网友发出疑问“是不是40℃的高温越来越常见?”

  40℃以上的高温真的越来越常见了吗?中国天气网通过盘点1961年至2023年气象大数据发现,这62年中,全国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出现40℃及以上的高温总体确实呈现增长趋势,其中2022年最多,高达4209站次。

  以河北石家庄为例,进入2000年以后出现40℃及以上的高温年份明显增加,其中,2010年出现40℃及以上的高温日数共4天,2023年高达7天。

  五、如何应对高温酷暑天气?

  北方这轮大范围高温仍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持续性高温天气会对基础设施、人体健康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以下几点防御指南需了解。

  在交通出行方面,随着地表温度升高,户外行车容易发生爆胎、自燃等状况,影响行车安全。当气温≥35℃或者路面温度≥65℃时,爆胎危险性大大增加。行车前要仔细检查车况,备好灭火器、警示标,如果长时间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应定时前往服务区休息,给轮胎降温温。

  高温还可能导致中暑、热衰竭和热射病等热相关疾病,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建议公众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其中,65岁以上老人、儿童肥胖或患有慢性疾病患者,以及长时间的户外工作者、户外运动员是中暑等高温相关疾病的重点防护人群,需注意改善所处环境、调整着装、及时补水等。

  如果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地带,少量多次补充含盐饮料,适当使用清凉药品,情况严重需及时就医。(策划/杜冰冰 数据支持/王伟跃 制图/徐晓)

  “刚开始父母不太理解,问为什么别人都可以回家,就你不能。”与亲人聚少离多,高学妮错过很多,而最遗憾的则是错过见奶奶最后一面。高学妮说,小时候总觉得家里管太严,想离家远点,现在越来越懂得陪伴的可贵。

  如何保证无人驾驶车辆的安全?除了依靠逐步成熟的自动驾驶系统,“还需要在车辆之外编织一张更大的数据安全网”。朱云举例说,比如北斗导航后续会进入车联网等领域,这就需要密码为“北斗+”融合应用保驾护航。

  他曾经的搭档、如今的妻子庞清坐在台下,看着他对青少年花滑培训话题娓娓道来。

  记者在庙会现场看到,整个绳金塔古街区灯火璀璨,随处可见唐代风格的灯笼、旗幡和春节主题景观,穿着各式古装的NPC(玩家角色)时不时与游人互动,多场唐代文化主题实景演出也在街区内接连上演。行走于街区内,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的盛唐。不少游客一路逛、一路拍、一路吃,感受着浓郁的春节喜庆氛围。

  从山东出发,陈小小“一路向南”,时隔三年,她又踏上了“迎春之旅”。

  “寻找国宝里的小兔子”系列活动中的“重头戏”,自然就是“穿越寻兔”了。活动中,孩子们一边听社教老师的讲解,一边认真欣赏每一件文物。

梁伟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