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新居民眼中的京津冀十年

来源: 证券时报
2024-06-17 12:12:24

  中新社廊坊2月29日电 题:燕郊新居民眼中的京津冀十年

  作者 赵丹 媚 崔涛 宋敏涛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一度被称为“睡城”的燕郊正在发生改变。

  生活的“归属感”

  地属河北廊坊三河市的燕郊,距离北京市中心仅30多公里。十年来,宣宏磊感受到燕郊正在慢慢摆脱“睡城”的标签。他认为,那里等待他的是浓厚的人情味、归属感和符合自己节奏的舒适感。

  “朋友们都开玩笑说京津冀一体化也算是体现在我身上了。”今年39岁的宣宏磊是天津人,2007年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北京工作,目前定居燕郊,担任京津冀(河北三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运营总监。

  “这里变化相当大,十多年前街道两边到处是举着牌的房地产销售,现在可以看到燕郊繁华的商业、便利的生活条件以及企业用的新楼。”宣宏磊说。

  另一方面,宣宏磊认为,越来越多人选择定居于此,是因为这里给人以归属感。

  “感觉这边没有什么本地人外地人的区别,就像我们小区,住户来自全国各地,大家都很友善。”宣宏磊说,燕郊不再是“北漂”们迫不得已的选择,而是能享受生活的自然选择,“很多人就是喜欢这里便利的交通,悠闲的生活节奏,人与人之间的亲切感。”

  医疗的“便利感”

  河北燕达医院泌尿病中心副主任兼肾病科主任刘航深切感受到河北医疗水平在提升。

  “6年前,患者开玩笑说,在这家医院可以‘挂5块钱的号聊半个小时天’。现在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并且吸引了很多北京的患者。”谈起医院的变化,刘航如是说。

  刘航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的医生,2018年,她被派驻到河北燕达医院工作。

  “通过和北京的医院进行合作共建,患者在河北能够享受到北京同等水平的医疗服务。”2014年5月以来,河北燕达医院相继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等多家北京医疗机构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

  刘航举例说,她所在的科室以前只能进行一些肾脏疾病的基础治疗,合作发展后,不仅透析室规模稳步扩大,医院还引进了腹膜透析术。

  “北京的患者如果在当地住院困难的话,我们也会建议他们考虑河北的医院,一方面这边技术也很成熟,另一方面现在京津冀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都很方便。”刘航说。

  就业的“可靠感”

  两年前,看好三河市发展的李婧选择带着“北漂”的年轻团队来到燕郊开设分支机构,因为这里带给他们一种能留下来的“可靠感”。

  “人才流动更多是随企业变动的,他们更看重的是所在行业或者企业的前景。以燕郊所在的三河市为例,随着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的落户,势必会吸引更多人才。”从业13年的锐仕方达人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新区总裁、三河分公司总经理李婧,其主要工作是为河北引进更多北京、天津等地的优秀人才。

  作为河北张家口人,李婧在北京打拼多年。如何让“北漂”不漂?李婧以自己举例说:“来燕郊是经过多次调研决定的,一方面,我们行业在这里发展前景广,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在这边孩子上学、老人看病比较方便。”

  “随着京津冀三地联系更加紧密,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燕郊落户,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当地的人才引进政策也很吸引人,现在很多‘北漂’年轻人愿意在这里工作、落户。”李婧说。(完)

  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国家防灾中心主任杰夫·施勒格尔米尔希说,归根结底,这并不是一个追求“完全无害”的竞赛,而是哪种方法比其他方法造成的伤害更小。

  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据了解,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2015年8月,山东社科院倡导发起成立山东智库联盟。7年来,联盟积极拓展向山东省委省政府报送决策建议的渠道,重点打造的高端学术品牌“泰山智库讲坛”累计举办24讲,并搭建起网站、报纸、手机端一体联动的“互联网+”融媒体多元化传播平台,联盟成员发展从最初的20多家单位发展到50多家。

  以史为鉴、学史力行,广大党员、干部从中进一步深刻领悟到: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strong>House speaker election reveals deep-rooted problems in U.S. democracy</strong>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9日电 (记者 梁晓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林丽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