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们从立案开始就能感受到司法为民

来源: 海外网
2024-06-07 11:21:03

  立案是审判的前提,依法立案是公正司法的开始。针对一些地方立案不规范的问题,最高法拟出台工作规范,强化不立案投诉对下督办机制,不仅有利于法院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而且有利于加强对公民的诉权保障,进一步彰显司法为民的温度。

  我国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以来,人民法院全面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健全现场立案、掌上立案、跨域立案、巡回立案等立体化便民立案模式,切实保障当事人诉权。然而,个别法院在落实立案登记制过程中存在跑偏走样的情况。

  比如,一些地方法院对立案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彻底,存在立案窗口接收诉状材料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不属于本院管辖为由推诿立案、对于新类型案件审核标准较为严苛等。

  一些地方法院有案不立,推诿迟延立案,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有的是受业绩考核影响,为追求高结案率而在年底限制立案、增设立案门槛;有的因 为“案多人少”,不愿意增加工作量,于是拉长立案时限;有的是为民服务意识不强,“衙门意识”作怪。

  近年来,最高法通过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不立案”投诉监督渠道,每日下发督办通报,由地方法院在5个工作日内核实反馈办理结果等措施,对相关问题进行纠偏,取得了明显成效。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法院通过与其他机关联动,协助当事人查询、补全必要立案信息和条件;一些地方法院通过推进诉调对接机制,强化调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有案不立的问题。

  有案不立、推诿立案,尽管理由不一、程度不同,但都会造成不良影响。一方面,这会影响人民法院的形象。时下,“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共识,有案不立与此严重相悖。另一方面,这会影响对诉权的保障。诉权是一种法定权利,有案不立事实上侵害了人们的起诉权。司法审判是定分止争的最后环节,如果一些当事人连案件都立不上,司法如何能够有效化解纠纷,从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通过出台立案窗口工作规范,将审判流程管理职能延伸至接收起诉材料阶段,推动建立立案全周期监管机制,实现从当事人向法院提交起诉材料开始的全周期监管、全流程跟踪,进一步加强对各地法院不立案问题动态监督——这样的措施,既是优化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管理的有力举措,也是维护公民诉讼的重要保障。期待相关工作规范早日出台,尽快化解现实中的问题,让人们从立案开始就能感受到司法为民。

  郑理(来源:工人日报)

  刘正寅:“中华民族”概念是梁启超于1902年首次提出,后来他又发表了《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轨迹及复杂成分进行阐释。梁启超把“对他而自觉为我”的“民族意识”作为中华民族的本质特征。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面对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现实危机,社会各界加强了对“中华民族”的讨论,顾颉刚明确提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论断。有关中华民族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议题。1988年,费孝通发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其结构特点作了宏观理论概括,提出“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特征。

  他建议,大家了解政府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含义,应包括不同预警信息需要采取何种应对措施,附近避灾场所分布信息等。同时加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灾害和风险防范意识,例如高温天气主动避暑、台风天气减少外出等。(完)

<strong>  苹果稳定占据中国高端机市场80%以上份额</strong>

  中国驻巴西大使祝青桥出席游园会活动。他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和巴西是各具特色的文化大国,双方文化交流精彩纷呈。伊瓜苏游园会上中巴艺术家联袂带来的精彩表演,带大家感受中巴友好跨越山海的友好情谊,体验两国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愿继续同包括伊瓜苏市在内的巴西各界友人携手努力,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间的相知友好,共创新时代中巴关系的美好未来。

  不少学校要求学生填写《健康异常情况填报表》,有的则要求学生完成一次健康监测信息采集“打卡”,部分学校还要求学生返校前报备个人新冠疫苗接种、新冠病毒感染等情况。也有学校要求,开学前一天需做一次抗原或核酸检测。

  叙利亚卫生部最新消息显示,地震已致叙境内403人死亡、1284人受伤。伤亡人员主要集中在阿勒颇省、拉塔基亚省、哈马省、塔尔图斯省等叙中北部省份,伤亡数字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陈慧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