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加强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工作

来源: 奥一网
2024-06-30 22:49:48

  民政部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更好发挥社会救助 “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功能作用,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全面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各地要在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认定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工作。以县(市、区、旗)为单位,在申请家庭自主申报的同时,用好主动发现机制,充分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作用,对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但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相关规定的家庭,认定为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上年度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相关规定,且医疗、教育等必需支出占家庭总收入比例超过当地规定比例的家庭,认定为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对象信息要及时上传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各地要根据申请家庭实际生活状况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防止和避免采用“虚拟收入”等方式认定对象、实施救助帮扶。认定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要准确把握认定与实施救助帮扶的关系,从保护申请家庭个人隐私出发,坚持“谁救助谁公示、救助谁公示谁”,在全面开展认定工作的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分类实施救助帮扶。

  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各地要以“防风险”为目标,逐步扩大监测范围,在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监测的基础上,将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申请对象,退出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不满两年的对象以及当地政府认定的其他困难人员等更多有潜在困难或风险的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强化分层管理、动态监测。要积极拓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内容,根据工作需要,逐步增加核对数据项;进一步拓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功能模块,增设劳动能力、劳动条件、劳动意愿以及饮水安全、住房安全等标签,强化相关数据运用;健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完善医疗支出、就学、残疾等预警指标,做到实时监测、及时预警。要按照分层管理、动态监测、因需推送、结果反馈的工作流程,及时将低收入人口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产业帮扶等需求信息推送相关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反馈救助帮扶信息,形成“一户(人)一条救助帮扶链”的闭环管理机制。

  当前,美国国内流行呼吸道合胞病毒、新冠、流感等多种疫情。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新年第一周,全美医院ICU占用率达78.99%,病床占用率达79.91%。《华盛顿邮报》称“美国医疗系统正陷入艰难困境”。有评论认为,美国恐将重现医疗挤兑“噩梦”。

  学校内发生疫情后,及时采取减少人际接触、强化个人防护、短期内实施中小学校线上教学、学前教育机构临时关停等措施。

  2020年初,大疫突袭,党中央果断决策: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我国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从刚出生的婴儿到百岁老人,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

  <strong>央视网消息:</strong>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地区,村医作为最基层的医务人员,是村民的“健康守门人”。总台“新春走基层”记者来到江西省南昌市湾里罗亭镇上坂村,跟随一对村医夫妻,记录下他们“最后一公里”的战“疫”故事。

  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青年就业问题突出,明年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超过1150万人、再创新高。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要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特别要增加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规模庞大,65岁及以上老人达到2亿,占全国人口14%。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

  经过检查,佳晴除了发烧,还有急性扁桃体炎、咳嗽等症状。孩子下午5点多才吃了退烧药,距离下一次吃药的时间还有三个小时。

叶庭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