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伦谈“考古热”:历史家史都需了解

来源: 中国汽车报
2024-06-20 17:44:21

  中新网杭州11月8日电 题:高大伦谈“考古热”:历史家史都需了解

  作者 严格 童笑雨

  “不少人非常关心早期考古,对3000年前的历史像良渚三星堆如数家珍,但对300年来的事情却一问三不知,甚至连自己曾祖父是谁都不知道”,日前,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高大伦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发出了“考古热”下的“冷思考”。

  日前,第十二届杭州世界文化遗产国际会议、2023历史城市景观 保护联盟年会“城市文化遗产问题”主题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

  现场,高大伦以“让遗产活起来,研学怎么做”为题,提出要将文化遗产研学与文物保护利用联通。他认为,考古博物馆要避免主体同质化、展览形式千篇一律、娱乐过度,应该在“不花钱少花钱,不加人少加人”上下功夫,明确博物馆、遗址的角色和定位,丰富研学形式,让遗产活起来,让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在2003年至2018年期间,高大伦担任三星堆调查、发掘及保护规划的组织者,是四川考古研究院前院长。

  从业30多年,他亲历了考古行业从偏门、冷门走向热门。

  “最近几十年,我们解决了中国文明究竟有多长这一问题,这是属于考古人的骄傲。但我们要注意另一个现象,无论考古工作者还是社会大众,都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早期。”高大伦表示,很多博物馆涉及明清以及以后的馆藏不仅品种单一,而且种类很少,这是不正常的现象。

  他也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身边不少喜欢考古的朋友对3000年前的历史如数家珍,诸如良渚和三星堆遗址有哪些重要的文物、商代有哪些王、甲骨文认识了多少字等。

  但他们对300年来自己的家族史一问三不知。

  高大伦还做过一个随机的调查,问一些朋友: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爷爷的父亲叫什么名字、字什么、做什么工作的、一生有哪些比较重要的活动事件,以及对你们这个家族有些什么贡献?

  “当场有些人就感到很惭愧。”在高大伦看来,中华文明连绵5000年,了解中国早期历史固然重要,但不能忘记,一个庞大的国家,是由无数小家庭、由无数个“当下”组成的,无论早期还是明清、现当代,每一阶段的研究都非常重要,不能“厚此薄彼”。

  高大伦提到,国际上一些考古专家已经在发掘研究一战、二战遗址和工业遗址。幸运的是,近年来,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也有了民国时期的遗存,但高大伦认为,这一力度还不够。

  以博物馆为例,要抓紧征集明清及其以后的藏品,来保留这一段历史。业内人士要像重视中国早期历史一样重视明清及其以后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要更重视”。高大伦说,早期遗存如今都掩埋在地下,早晚都能挖,但如果不抓紧收藏明清及近现代的遗物,很多都会消逝。中国也应该构建起中华5000年文明的全链条考古研究框架。

  针对一般民众,高大伦觉得除考古之外,要关心家族史和地方历史,尤其是晚清以后的,这也是目前乡村振兴文化复兴的重要内容。(完)

  V2.0版—赌博型

  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公司在发出“兜底式增持”号召后,股价明显上涨,实现员工盈利、股价护盘成功等皆大欢喜的局面,如宝通科技、哈尔斯、洲明科技、九安医疗等公司均表示,“参与增持股票的员工均处于盈利状态”,无需兜底。

  千元机票直飞港澳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2/80/16780334670438213592.jpg" alt="" />

  具体来看,<strong>全面实行注册制相关制度征求意见稿发布之日起,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企业,已通过发审委审核并取得核准批文的,发行承销工作按照现行相关规定执行。</strong>

  对于烟台来说,今年是实现GDP过万亿元目标的冲刺之年。烟台要求,推动各项工作在全省“保三争二奔第一”,昂首奋进万亿级城市行列,打造山东发展重要增长极。

王嘉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