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轰炸幸存者缅怀遇难同胞:历史伤痛一刻未忘

来源: 腾讯新闻
2024-06-07 10:20:51

  中新社重庆6月5日电 题:重庆大轰炸幸存者缅怀遇难同胞:历史伤痛一刻未忘

  作者 梁钦卿

  5日上午10时30分,92岁的陈桂芳身穿白衣、胸前别着一朵白花,缓步来到重庆市渝中区较场口的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前,悼念遇难亲人和同胞,不时拿出手帕擦拭眼泪。默哀结束,她手持菊花敬献在遗址门口,深深地鞠了一躬。

  抗战期间,重庆遭受日军战略轰炸数年,史称“重庆大轰炸”。1941年6月5日 晚,在日机持续5小时多的轰炸中,十八梯、演武厅和石灰市防空隧道发生了避难者窒息践踏伤亡惨案,遇难者约2500人。

  重庆市5日拉响12分钟防空警报,缅怀在重庆大轰炸中不幸遇难的同胞,并警醒市民勿忘历史。

  陈桂芳是重庆大轰炸的一名幸存者。当年日军轰炸重庆时,她的父母及兄妹被炸死,她幸存下来成了孤儿。回忆起80多年前的惨景,陈桂芳老人双眼泛红。她说:“我的手臂和额头被炸弹炸伤,留下一道道伤疤,头中至今残留有弹片,右手除了拿碗筷吃饭,干不了任何重活,重庆大轰炸的后遗症伴随我终身。”

  “当年日军制造了这次惨案,我们的亲人同胞在这里遇难,为了铭记这段历史,我们每年都要来这里举行悼念活动。”今年91岁的粟远奎是重庆大轰炸“六·五”大隧道惨案的幸存者。当时只有8岁的他和家人一起来到重庆较场口一防空隧道躲避日军空袭。在这起惨案中,粟远奎幸存下来,两个姐姐不幸遇难。

  2004年,重庆大轰炸幸存者及遇难者亲属组成“重庆大轰炸受害者民间对日索赔团”,粟远奎担任索赔团团长。他带领幸存者和遇难者亲属先后40余次到日本法院进行跨国诉讼,要求日本政府谢罪赔偿。最终,日本最高法院对该案进行终审判决,结果为原告团败诉。判决虽承认重庆大轰炸历史事实,但驳回原告要求日本政府谢罪赔偿请求。

  重庆大轰炸受害者民间对日索赔案日本代理律师一濑敬一郎已关注该案多年。他表示:“让日本政府正视历史,向重庆大轰炸受害者谢罪赔偿,这是我们的期待。”

  “时间可以抹去战争的疮痍,洗涤伤痕累累的城市,但重庆人的精神却被永久传承下来。”粟远奎说,历史的伤痛一刻都未曾忘却,向日本政府起诉索赔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希望世人能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让悲剧不再重演。(完)

  聚焦守底线,持续夯实“三农”基石。建设农业强省,要把确保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性任务。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既让老百姓吃得饱吃得好,还要吃得放心吃得健康。要第一时间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决不让一个群众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掉队。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回望新时代这十年,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广大党员、干部临危不惧、冲锋陷阵,凝聚起同心抗疫、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只要我还干得动,我都永远为村里的老百姓做事”,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用苦干实干共同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以行动践行了“急难险重任务,我在第一线”的誓言……正是因为有一批批优秀干部冲锋在前、勇于担当,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攻克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实践充分证明,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出过硬干部队伍,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关键所在。

  隐蔽高息揽储

  “输入性因素影响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下行”,董莉娟介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5.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3.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下降1.3%。煤炭保供持续发力,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由上月上涨0.8%转为下降0.5%。

  在观看展览的过程中,一张用俄语写的代表登记表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旁边有一段文字介绍了这张表的内容。

  但到了当天晚上,即接受专访的最后期限时,一名白宫官员对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表示,“福克斯的声明暗示专访改了时间,这是不准确的。”拜登不会接受任何“超级碗”的访问。

周明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